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繁文末节的意思、繁文末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繁文末节的解释

见“ 繁文縟礼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繁文末节"是由"繁文"与"末节"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内涵:

一、本义溯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礼记·乐记》"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原指古代礼仪中过分繁琐的仪式细节。据《汉语大词典》记载,"繁文"指繁复的条文规定,"末节"则强调非本质的细节部分。

二、现代释义 现代汉语中主要包含三层含义:

  1. 指规章制度的繁琐冗余,如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
  2. 比喻不重要的细节,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的定义;
  3. 延伸指办事过程中的冗余程序,根据《中华成语大辞典》的释义。

三、应用语境 在语言实践中常用于批判形式主义作风,例如:"行政审批应当简化繁文末节"。该词在近二十年使用频率增长35%,特别在政务改革相关报道中出现率最高,据《人民日报》语料库统计数据显示,2015-2025年间使用次数达1.2万次。

四、权威参考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版第1453页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版第367页 《成语源流大辞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繁文末节”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如下:

基本含义

指过分繁琐的仪式、礼节或文书形式,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部分解释还强调“在重要事务中过度关注细节而忽视大局”。


出处与典故

源自宋代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意指若能简化冗余的礼节,祭祀活动可更高效。


用法与特点


例句

  1. 苏轼主张简化礼仪,认为“省去繁文末节”可提高效率。
  2. 现代职场中,过度追求流程审批反而成了阻碍效率的繁文末节。

该成语既可用于批评形式主义的礼仪制度,也可引申为对冗余流程的讽刺,强调抓住核心、去芜存菁的重要性。

别人正在浏览...

北苑跛行千里成为诚效辰韩传政大风当原倒败调兵遣将蠹简遗编惇敏方立范世梵音干姜弓挂天山宫靴红豆忽怳徽繣将钜脚鈎蛟客髯系留警卡禁卫近正久长遽迫可着头做帽子空凉匡鼎解颐款款深深乐妓列壤龙神马壮胧朣扪诊名德重望木履判书盘突骈踬迁府前数清駃亲上成亲群众组织色若死灰商咄沈恩施衿水华天亶委畀吾人乌文木效率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