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旗的意思、龙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旗的解释

亦作“ 龙旗 ”。 1.画有两龙蟠结的旗帜。天子仪仗之一。《周礼·考工记·輈人》:“龙旂九斿,以象大火也。” 郑玄 注:“交龙为旂,诸侯之所建也。” 贾公彦 疏:“九斿,正谓天子龙旂。”《后汉书·明帝纪》:“ 东海王 彊 薨,遣司空 冯魴 持节视丧事,赐升龙旄头、鑾輅、龙旂。” 李贤 注:“交龙为旂,唯天子用之,今特赐以葬。” 唐 司空图 《杨柳枝》词之四:“臺城细仗晓初移,詔赐千官禊饮时。緑帐远笼清珮响,更曛晴日上龙旗。” 清 曹寅 《正月二十九日随驾入侍恭纪》诗之一:“期门百队龙旂后,更有名王万骑陪。”

(2).借指天子。 宋 苏轼 《王晋卿作烟江迭障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特奇丽因复次韵》:“屈居华屋啗枣脯,十年俯仰龙旂前。” 明 夏完淳 《大哀赋》:“登陴而鱼钥仓皇,入援而龙旂震荡。”

(3).指得专征伐的将帅之旗。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三:“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冯双礼 将左, 白文选 将右,而 可望 建龙旗鼓吹居中。大兵急攻之,败走。”参见“ 龙章 ”。

(4). 清 代国旗。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诗:“山头风猎猎,犹自误龙旗。”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八:“乡下人们对于城里挂着‘龙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关心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龙旗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字面释义

“龙旗”指绘有龙形图案的旗帜,是中国古代象征帝王权威与国家尊严的重要仪仗器物。“龙”为神话中的神兽,代表至高权力;“旗”即旗帜,二者结合特指以龙纹为核心装饰的皇家旗帜。

二、历史与文化内涵

  1. 帝王象征

    龙旗自周代起即为天子专属,《周礼·春官》载:“司常掌九旗之物名……交龙为旂”,其中“交龙”即双龙纹饰,是王权的直接体现。清代更明确规定“黄龙旗”为国旗,1888年《北洋海军章程》确立青龙戏珠图案为官方旗帜,代表国家主权。

  2. 礼仪功能

    龙旗广泛用于祭祀、战争、外交等重大仪式。如《诗经·商颂·玄鸟》中“龙旂十乘”描述祭祀场景,汉代郑玄注:“龙旂,画交龙之旂也”,彰显礼制威严。

三、实物与文献佐证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黄龙旗”(编号故00193141)为蓝底青龙戏珠纹样,印证文献中“羽纱制,斜幅,缘月白色”的形制记载。中国国家博物馆亦藏有光绪年间海军龙旗实物,佐证其作为中国首面法定国旗的历史地位。

结论:龙旗是贯穿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符号,其释义需结合文字学、历史制度及实物遗存三重维度,本质为“以龙纹标识君主权威与国家认同的礼仪旗帜”。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龙旗"词条
  2. 《清史稿·舆服志》
  3. 故宫博物院官网藏品数据库(www.dpm.org.cn/collection/flag/)
  4. 中国国家博物馆“近代中国”展厅藏品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龙旗”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多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起源
    龙旗指绘有龙形图案的旗帜,最早可追溯至周代。古代文献如《周礼·考工记》记载“龙旂九斿”,表明其作为天子仪仗的用途,象征王权与威严。

  2. 象征意义与功能

    • 天子权威:龙旗是帝王专属仪仗,借指天子或皇权,如苏轼诗句“十年俯仰龙旂前”即用此意。
    • 军事象征:唐代起,龙旗也用于代表专征伐的将帅,如岑参诗中“大将龙旗掣海云”描述军队统帅的威仪。
  3. 历史演变

    • 周至宋代:龙旗种类逐渐丰富,宋代已有黄龙旗、青龙旗等12种,图案多为双龙蟠结或背负河图。
    • 清代国旗:清朝将黄龙旗定为国旗,以青质黄阑为底,绘赤焰龙纹,成为国家象征。
  4. 其他相关
    现代不丹国旗延续龙元素传统,但其图案与中国古代龙旗无直接关联。

龙旗的核心含义始终围绕“龙”这一中华文化图腾,兼具礼仪、军事与政治象征功能,尤以清代黄龙旗的国旗化最具标志性。更多细节可参考《周礼》《荀子》等古籍及清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倍处悲酷变局表里相济冰灯不置褒贬柴虒炽情絺裘从姊麤暴存在倒睫耳聩方今改进格业遘屯诡斁雇脚寒故和谐讧诈黄登登毁呰货底孑黎解组泾浊渭清金粟纸肌衄级数寄属刻暴枯木再生流黜论托蒙轮墓铭辇轝弄空头仆媵浅白墙有风,壁有耳倾命诠词僧裘省昏识灭受赂説不得司疆逃越铁鹿头昏秃角犀为诈下国夏橘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