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米的意思、筒米的详细解释
筒米的解释
见“ 筒糉 ”。
词语分解
- 筒的解释 筒 ǒ 粗大的竹管。 较粗的中空而高的器物:烟筒。邮筒。笔筒。 衣服等的筒状部分:袖筒儿。靴筒。筒裙。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 米的解释 米 ǐ 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小米。大米。稻米。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 国际长度单位(旧称“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 姓。 笔画数:; 部首:
专业解析
“筒米”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无直接、独立的词条收录。它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语境下的组合词,其含义需从“筒”和“米”两个字的字义及其可能的组合用法来推断。以下是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和相关文献进行的解释:
-
字义分解与基本组合义:
- 筒 (tǒng): 本义指粗大的竹管。引申义包括:
- 管状器物(如竹筒、烟筒、笔筒)。
- 形状像筒的东西(如筒裙)。
- 古代也曾用作量器或容量单位。 例如,《说文解字》对“筒”的解释与竹有关,后世文献中可见其用作量具的记录。
- 米 (mǐ): 本义指去壳的谷实,特指稻米。泛指粮食(如大米、小米)。
- 组合义“筒米”: 最直接的理解是“盛放在筒形容器中的米” 或“用筒(作为量器)量出的米”。这反映了“筒”作为容器或量具的功能与“米”这种粮食的结合。
-
可能的特定含义(需语境支持):
- 计量单位: 在特定历史时期或地域,“筒”可能曾是一种民间或官方的容量单位(类似斗、升)。此时,“一筒米”即指用该容量单位量出的米。这种用法在古代文献或地方志中或有零星记载。
- 特定形态的米制品: 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指某种加工成筒状或装入竹筒等容器中烹制、储存的米制品(如某些地方特色的竹筒饭,但通常不直接称为“筒米”)。
- 方言或古语用法: 可能在某个方言区或古代文献中有特定含义,但未被现代通用词典收录。
“筒米”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其核心含义源于“筒”和“米”两字的组合,最合理的解释是“盛于筒中的米” 或“以筒为量器所量的米”。若要确定其在特定文本或语境中的精确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尤其需考察“筒”是否作为量具使用。在缺乏具体语境的情况下,不宜赋予其超出字面组合的复杂释义。
参考资料: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提供了“筒”和“米”的标准现代释义,是理解字义的基础。其中“筒”的释义包含“较粗的管状器物”和“衣服等的筒状部分”,“米”的释义指稻米或泛指去壳的种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作为大型历史性语文辞典,收录了“筒”字更丰富的古义和用法,包括其作为量器的历史记载(如引《汉书·律历志》等),为理解“筒米”中“筒”可能具有的量具含义提供了依据。
- 《说文解字》(许慎): 对“筒”的本义(断竹)进行了训释,是理解其原初含义的重要来源。
- 古代文献与地方志: 对于考证“筒”作为量具的具体使用情况及“筒米”在特定历史或地域语境下的含义,需要查阅相关的古籍、笔记、地方志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筒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类解释:
一、指古代传统食品(主流解释)
-
基本含义
“筒米”是“筒糉”(也写作“筒粽”)的别称,指一种用竹筒或菰叶包裹黏米制成的食物,类似于后世的粽子。这种食物通过竹筒或植物叶的包裹,使米饭带有清香,口感独特。
-
制作方式
根据记载,筒米的制作方法包括:
- 将黏米填入竹筒或菰叶中包裹;
- 蒸煮后劈开竹筒,米饭外层因竹膜包裹而不沾手,可直接食用。
-
历史背景
该食物与端午节习俗相关,如《风土记》等古籍中记载其为端午节的传统食品。
二、作为成语的引申含义(较少见)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事物保持原状,未经加工或处理”,例如:
- 用法:可形容人的性格质朴,或物品未经过修饰的状态。
- 构成:“筒”象征未打开的容器,“米”指未加工的稻谷,组合后比喻原始状态。
综合说明
- 优先含义:在文献中,“筒米”更常指古代竹筒饭或粽子类食物,尤其与端午习俗相关。
- 注意语境:若涉及成语用法,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可能属于现代引申义,权威古籍中较少出现此类解释。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岁时广记》等古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败衄报告杯托敝苴並行捕役残杯冷炙成书驰高鹜远牀垂春祈秋报大蒙打牙撂嘴娣妇顶板放空气方丈室飞櫩富吴体干营果得鸿瑞监行嗟仰寂寂无闻锦州诳报昆弟之好枯枿朽株柳蒲龙光瑞像仑头荦峃谩语明贶牛客排拒徬徨偏妻倾回求羊驱率上山下乡扇庖圣哲沈着痛快什不闲寿星双生子水牕殊尚铁腥缇齐同贯文话温秀香妃宪籍县佐小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