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鸾的意思、龙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鸾的解释

(1).龙与凤。亦喻贤士。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感龙鸞而匿跡,如吾身之不留。” 南朝 宋 颜延之 《吊屈原文》:“身絶 郢 闕,迹遍 湘 干。比物荃蓀,连类龙鸞。” 宋 苏轼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 鹿门 上冢回,牀下拜龙鸞。”

(2).喻华美的文章。语本《文选·吴质〈答魏太子笺〉》:“摛藻下笔,鸞龙之文奋矣。” 李善 注:“鸞龙,鳞羽之有五彩,故以喻焉。” 吕向 注:“鸞龙,有五色文章也。” 唐 李白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 裴生 览千古,龙鸞炳天章。”

(3).喻指乐器声音美妙,如龙吟凤鸣。 宋 叶适 《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聊申鄙述启好游者》诗:“龙鸞变化异,笙笛音製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龙鸾是汉语中的古典复合词,由“龙”与“鸾”两种神话生物组合而成,具有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一、本义与引申义

  1. 神兽组合

    “龙”为鳞虫之长,象征威严与力量;“鸾”是凤凰的一种,《说文解字》释为“赤神灵之精也”,代表祥瑞与高洁。二者并称时,喻指超凡脱俗的神性存在。如《楚辞·九叹》中“驾龙鸾于海际”,描绘仙驾仪仗的瑰丽场景。

  2. 人才与德行的隐喻

    古代文献常以“龙鸾”比喻杰出人物或高尚品格。曹植《王仲宣诔》称“荣曜当世,芳风晻蔼”者如“龙鸾炳文”,赞其才华如神兽华彩般耀目(《昭明文选》卷五十六)。

  3. 器物纹饰的指代

    在器物文化中,“龙鸾”指代镌刻龙与鸾鸟图案的礼器或饰物,多见于青铜器、玉器等宫廷重器,象征权柄与天命(《周礼·考工记》郑玄注)。

二、文化象征系统

三、典源与用法辨析

该词属书面雅言,多见于汉赋、唐宋诗文及礼制文献。需注意其与“龙凤”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萧统《昭明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郑玄《周礼注》(《十三经注疏》本)
  4. 刘安《淮南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本)
  5. 彭定求《全唐诗》(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龙鸾”是一个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龙与凤两种神兽,常作为祥瑞的象征。在传统文化中,龙代表权威与力量,鸾(凤凰的一种)象征美好与高洁,二者结合常用于形容尊贵或超凡的事物。

  2. 比喻贤士或人才
    三国时期曹植《九愁赋》中“感龙鸾而匿跡”,南朝颜延之《吊屈原文》“连类龙鸾”,均以龙鸾比喻德才兼备的贤士,表达对人才的推崇。

  3. 形容华美文章
    源自《文选·吴质〈答魏太子笺〉》“摛藻下笔,鸾龙之文奋矣”,后引申为辞藻华丽、结构精妙的文章,如清代龚自珍词中“读我龙鸾字”即指优美文字。

  4. 指乐器音色美妙
    部分文献(如宋代叶适作品)用其形容乐器演奏如“龙吟凤鸣”般动听,但此用法相对少见。


补充说明:

可通过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渠道进一步查阅古籍例证。

别人正在浏览...

安扰白龙砭焫仓海柴米夫妻待见大李将军躭带钿针殿最骶椎遁佚反眼不识法要妇人拜钢针赶市钩挂怪话贺知章或乃枷锢讥斥劫历稽考敬忌镜烛衿虑迥胜屦贱踊贵馈赐癞疮老人院临摹历算伦侪络绎逻楂儿露檄媒糵木秀于林骞林啓发七公上功申韩身瑞射日私器松穣松瘦天郊退躲违旧五月披裘闲饭相认晓籁谢时协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