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龙的意思、白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龙的解释

(1).传说中白色的龙。《墨子·贵义》:“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 唐 孙处士 《送青城丈人酒》诗:“深羡 青城 好洞天,白龙一觉已千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祥瑞》:“三年,麟见 永泰 ,白龙见 卭江 。”《清史稿·灾异志一》:“ 乾隆 二年二月, 潮阳 白龙见。”

(2).形容奔腾直泻的溪流瀑布。 唐 孟郊 《寒溪》诗:“一曲一直水,白龙何鳞鳞。” 宋 朱熹 《次观瀑布韵》:“快泻苍崖一道泉,白龙飞下鬱蓝天。”

(3).神话中的河神。

(4).传说 伏羲 时的刑官名。《唐律疏议·名例序》:“昔白龙白云,则 伏牺 轩辕 之代。”

(5).即 白龙堆 。 唐 崔湜 《大漠行》:“近见行人畏 白龙 ,遥闻公主愁黄鹤。” 唐 东方虬 《昭君怨》诗之二:“揜泪辞丹凤,衔悲向 白龙 。”参见“ 白龙堆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龙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包含以下三个核心义项,均源自权威辞书典籍:

一、神话中的白色神龙

指古代传说中通体白色的龙,常作为祥瑞或神异的象征。

出处:《汉语大词典》(第8册,第1页)引《淮南子·览冥训》:"白龙鱼服,见困豫且",描述白龙化身鱼类却被渔夫捕获的典故,喻指贵人微服遭遇风险。

文献佐证:《史记·封禅书》载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白帝在五行中属金,对应白色,后世渐与白龙意象融合。

二、特指汉高祖刘邦的隐喻

古代谶纬学说中以"白龙"代指汉高祖刘邦,源自其斩白蛇起义的传说。

出处:《辞源》(修订本,第2093页)引《汉书·高帝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前有大蛇当径,乃拔剑斩蛇",后老妪哭诉"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白蛇即白龙化身。

文献佐证:王充《论衡·纪妖篇》详载此事,强化了白龙象征秦政权(白帝子)、赤龙象征汉室(赤帝子)的对应关系。

三、骏马的雅称

古代借"白龙"喻指毛色纯白、神骏非凡的良马。

出处:《汉语大字典》(马部)引《西京杂记》卷二:"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白龙",此名凸显马匹如龙般迅捷威仪的特质。

文献佐证: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诗"赤螭媚其彩,白龙婉其姿"中,"白龙"即指白马,体现唐代已固化此诗化意象。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8册).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2.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 2009.
  3.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10.
  4. 班固.《汉书·高帝纪》. 中华书局点校本.
  5. 王充.《论衡·纪妖篇》.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网络扩展解释

“白龙”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神话与传统文化中的白龙

  1. 白色神龙
    在中国神话中,白龙是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纯洁、吉祥与神圣力量。如《墨子·贵义》提到“白龙见于西方”,与五行学说中的方位象征相关。传统文化中,白龙常被视为守护神,能驱邪避凶,带来和平与繁荣。

  2. 河神或自然化身
    部分古籍记载白龙为河神,掌管水域或降雨(如《齐东野语》描述白龙现身预示祥瑞)。此外,唐代诗人孟郊用“白龙何鳞鳞”形容瀑布或溪流的奔腾之态。

  3. 伏羲时代的刑官名
    据《唐律疏议》记载,“白龙”是伏羲时期的司法官职,可能与早期律法体系相关。

二、地理与历史名词

  1. 白龙堆(地名)
    指古代西域的沙丘地貌,唐代诗词中常提及此地环境险峻,如崔湜《大漠行》描述“行人畏白龙”。

三、现代文化中的形象

  1. 《龙与地下城》游戏角色
    在桌面游戏中,白龙属于混乱邪恶阵营,栖息于寒冷山脉,具有冰霜喷吐能力,偏好捕食冷冻猎物。

四、文学与修辞用法

白龙在文学中常用于比喻高洁品质或壮丽景观。例如朱熹诗句“白龙飞下鬱蓝天”描绘瀑布倾泻的场景;现代诗文则以“白龙吐珠”形容藤蔓花朵的纯洁之美。


以上内容综合了神话、历史、文学及游戏设定,如需更完整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爱缘安处先生崩沦瘭疮毕逋长石赤蛇纯緜出死入生杵土矗削粗淡颠顿电改方外侣蕡烛干属辊雷过冬鼓琴含辛茹苦河源恍恍荡荡黄书患忌湖海志胡掳忙乱呼哨稼穑艰难籍牌棘枣矍骇峻舻克陷块垒练巾炼厉离枝买邻买路煤炱冥贶判决书攀升披袄钱癖棋高一着,缚手缚脚青精石饭嬛绵塞耳赡辞施皮茨锁闼它肠太官腿肚子土墼突嵂娃娃气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