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綍的意思、龙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綍的解释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后因以“龙綍”指帝王的诏旨。 唐 骆宾王 《上廉察使启》:“列职春6*宫,标离光於青殿;代工天府,明台耀於紫宸。故得龙綍垂光,戢两星而开照;鹤盖浮影,翼五云以连阴。” 陈熙晋 笺注:“喻衔詔出使也。”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龙綍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龙綍(lóng f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需结合字源与古代文献用例综合考据:


一、字义解析

  1. 龙(lóng)

    本义为神话中的神异动物,引申为帝王、尊贵的象征。如《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綍(fú)

    同“绋”,原指牵引棺椁的大绳。《周礼·地官》郑玄注:“綍,引棺索也。”后引申为帝王诏令的载体,因诏书常用丝帛书写并加盖玺印,故以“綍”代指诏书。

    来源:《周礼正义》(清代孙诒让注疏)


二、复合词释义

龙綍即“帝王诏书”的雅称,特指加盖皇帝玺印、象征至高权力的官方文书。其核心含义包含:


三、文献用例

  1. 《全唐文·李峤〈授张锡工部尚书制〉》

    “宜承龙綍之荣,式允鹰扬之望。”

    注解:此处“龙綍”指皇帝任命官员的诏书。

    来源:《全唐文》

  2. 宋代王禹偁《贺御楼礼毕表》

    “凤诏龙綍,昭示寰区。”

    注解:以“凤诏”“龙綍”并称,凸显诏书的庄重。

    来源:《小畜集》


四、文化延伸

“龙綍”作为帝王权力的符号,常见于古代官方文书与礼仪文本,其使用严格遵循等级制度。如清代《钦定大清会典》规定,诏书须以“龙綍”为称,并以云龙纹黄绢为材。

来源:《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龙綍专指古代帝王的诏书,融合“龙”的至尊意象与“綍”的文书载体义,是汉语中体现皇权礼制的典型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龙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典故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礼记》原文或唐代文学典籍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哀角摆站报佛暴节竹不退策马汊河扯撮趁熟充馁冲凝臭肉来蝇雌劣带厉等腰梯形讹衰方廉锋焰干肉和铃火经豁拉拉活跳跳甲克讲校胶柱调瑟极明靳巧开画克着科座匡言菈擸老春六署陆兵沦塞马六甲海峡瓶窑茜金浅率骞越荞麦面青镜气团劬学宂秽上下一心神枢鬼藏伸延世患谁堪贪迷跎汉忘恩失义危乡物象相朋陷锐锡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