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台的意思、抚台的详细解释
抚台的解释
明 清 巡抚的别称。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戊辰,起兵备 大名 ,抚臺为 温公 如璋 。”《恨海》第六回:“此刻各省督抚都兴兵勤王,这岸上是 山东 抚臺 袁大人 的勤王兵。”《宦海》第一回:“制臺和抚臺听了,也不説好,也不説不好。”
词语分解
- 抚的解释 抚 (撫) ǔ 慰问:抚恤(安慰和周济)。抚慰。安抚。抚爱。 扶持,保护:抚养成人。 轻轻地按着:‰摩。抚摸。抚琴(弹琴)。抚今追昔。 同“拊”。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台的解释 台 (①台⑤臺,⑥檯⑦颱) á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量词:一台戏。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桌
网络扩展解释
“抚台”是明清时期对巡抚的尊称,属于地方军政要职,主要职责涉及一省的军政、民政管理。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抚台即“巡抚”的别称,源自“巡行天下,抚军安民”的职能。明清时期,巡抚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之一,官阶通常为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者可升至正二品。
2.历史沿革
- 起源:北周与唐初已有临时派遣官员“巡抚”地方的先例,但未固定为官职。明代正式确立巡抚制度,如洪武年间太子朱标巡抚陕西,永乐时期派遣官员巡视安抚军民。
- 职能演变:明代巡抚统管一省行政、军事、司法等权力;清代沿袭明制,调整辖区,成为地方实际管理者。
3.职责与权力
- 负责地方治安、民生安抚、军队监督等,与总督同为封疆大吏。
- 例如,《儒林外史》中提到“抚台、藩台”共同处理政务,可见其地位重要。
4.名称考据
- “抚”意为安抚、慰问,“台”指官署或高官(如“三台”代指高官),合称体现其职能与权威。
5.相关官职
- 常与“藩台”(布政使,主管民政)、“臬台”(按察使,主管司法)并称,共同构成省级行政体系。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脉络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明史》《清史稿》等文献,或访问(搜狗百科)查看详细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抚台(fǔ tái)这个词来源于汉语,意思是轻轻抚摩、安抚、慰问。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抚:手(扌) + 化(化)
- 台:口(口)+豆(豆)
来源:
《抚台》一词最早出现于《幼学琼林》一书中,用于形容对官员的安抚和慰问。
繁体:
抚台(撫臺)
古时候汉字写法:
抚台在古代有时候也会写作「撫臺」。
例句:
1. 他抚台了一下正在哭泣的孩子。
2. 政府派了一批官员到灾区抚台灾民的情绪。
组词:
安抚、慰问、抚摩
近义词:
安慰、抚慰
反义词:
惹恼、激怒
谢谢阅读!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公子白薤八元比儿笔记部众蚕丛鸟道草诏剗刻赤章词题村杀洞见症结发愁范蠡发藴感悚公私两便鹄袍僭偪謇谔徼妙焦炎解韍径向锦筵击排冒没吉乌积雪囊萤开业克丁克卯敛揪里俗利州帖咙咙率尔猫睛石懵撒谬舛彭薄曝献色谱神媒属好水马司南私忧竦斯讼刑算术平均数坍陷通啓推吐文君司马闻早无节无款咸皆嚣嘈隙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