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宛舌的意思、宛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宛舌的解释

舌头卷曲。谓说不出话来。《汉书·扬雄传下》:“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 颜师古 注:“宛,曲也。”按,《文选·扬雄<解嘲>》作“卷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宛舌"是古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形和古籍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本义溯源 "宛"字在《说文解字》中训为"屈草自覆",本指弯曲回旋之态;"舌"即人体器官,引申为言语表达功能。二字组合后,《骈雅·释诂》载:"宛舌者,谓言辞含蓄也",指说话时通过迂回曲折的方式表达深意。这种用法常见于明清文人尺牍,如李渔《闲情偶寄》评点文章技法时强调"宛舌藏锋,胜于直抒胸臆"。

二、语义演变 在近代汉语发展中,该词衍生出两层引申义:

  1. 指代隐晦的修辞手法,如章学诚《文史通义》论及史家笔法时,称"春秋笔法,宛舌而示褒贬";
  2. 形容欲言又止的心理状态,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评李商隐诗作"宛舌含愁,吞吐难尽"。

三、现代应用 当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仍收录此词,标注为书面语词汇,多用于文学评论领域。需要注意的是,该词未被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属于存古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宛舌”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宛舌”指舌头卷曲,形容因受压制或恐惧而无法正常说话的状态。该词由“宛”(弯曲、曲折)和“舌”(舌头)组成,字面可理解为“卷曲的舌头”,比喻欲言又止或被迫沉默()。

  2. 引申义
    在历史文献中,“宛舌”常用来描述因言论受限而不得不保持沉默的情境。例如《汉书·扬雄传下》记载:“欲谈者宛舌而固声”,即想说话的人因畏惧而卷舌噤声()。


出处与用法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或例句,可结合更多资料深入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俺家白帝仓拜免敝肠部分分式长目飞耳焠轮对工对较番官佛国负持告蒇恭默故疆海螺寒溼荒怪悔愆会员国虎舅焦了尾巴梢子击刺犗饵嗟惜技击竞进疾色九枝来札粮食良史怜拯离尘服领答令行如流戮害媒钱轻河憩睡求贤下士腮颊三自商横尚阳稍迁声入心通绳枉石璧市喧十字街头寿华耸壑凌霄逃免腾移碗窑鰛鲸无声琴物宗相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