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书鴈的意思、寄书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书鴈的解释

汉武帝 天汉 元年, 苏武 奉命出使 匈奴 被扣。后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使复至 匈奴 。 武 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单于不能隐匿,遂放还 苏武 等人。后因以雁称书信或送信的人,以“寄书雁”、“寄书鸿”、“鸿雁”称送信的人。 宋 黄庭坚 《送刘季展从军雁门》诗之一:“千里荷戈防犬羊,十年读书厌藜莧。试寻北产汗血驹,莫杀南飞寄书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寄书雁”是汉语中具有典故色彩的词汇,指代传递书信的大雁,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寄书雁”字面意为“传递书信的鸿雁”,源自古代传说鸿雁能代人传信。此词最早见于《汉书·苏武传》记载,匈奴称苏武系帛书于雁足,汉使借此寻回苏武,后演变为书信代称(来源:《汉语大词典》)。

二、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寄书雁”常寄托思念与羁旅之情。例如:

  1. 唐代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云:“雁足应难达,狐踪浪得疑”,暗引鸿雁传书典故;
  2. 宋代晏几道《生查子》写“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以雁喻音讯(来源:《全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三、文化衍变

该词现多用于文学创作与历史研究,体现古代通讯方式的浪漫想象。部分方言仍保留“鸿雁传书”的俗语用法(来源:《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网络扩展解释

“寄书鴈”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文学意象,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来源

该词源于汉武帝时期苏武出使匈奴的典故。据记载,苏武被匈奴扣押后,汉使假称汉武帝射猎时获得系有帛书的鸿雁,得知苏武下落,迫使匈奴释放他。此后,“雁”成为书信或信使的象征。

本义与引申义

文学应用

古代诗词常以此意象表达思念、离别或沟通的期盼。例如:

相关表达

文化意义

这一典故强化了“雁”在中国文化中的信使象征,多见于历史文献、古典诗文,现代多用于文学化表达或引用典故的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鏖斗邦良保辜摽拨采斫柴米夫妻敞平抽象触景伤心出头人殚微冬储扼喉恶酒轓轩浮法玻璃感旧宫绦过话婚约嘉况见扼酱瓿剪截兼遣急杵擣心介物孔郑跨栏赛跑蜡祭乐亭调僚侍留存漏言漏卮难满毛里塔尼亚陪堂生盆堂嫔从琼琼热闷缫丝厂僧社神父示信收业四八悚然宿泽坛位淘水塔台腾奏文莫温柔境緼絮五花大绑午前晓谙小屈大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