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保辜的意思、保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保辜的解释

古代刑律规定,凡打人致伤,官府视情节立下期限,责令被告为伤者治疗。如伤者在期限内因伤致死,以死罪论;不死,以伤人论。叫做保辜。《急就篇》卷四:“疻痏保辜謕呼号。” 颜师古 注:“保辜者,各随其状轻重,令殴者以日数保之,限内致死,则坐重辜也。”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你道我家狗咬着你,众街坊试看咱。若是我家狗咬他,我便写与你保辜文书;若不曾咬着,你便陪我缸来。”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被殴伤风方》:“ 纪文达 师又曰:‘凡被殴后以伤风致死者,在保辜限内,於律不能不拟抵。’”参阅《唐律疏义·斗讼·保辜》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保辜”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项法律制度,主要用于处理人身伤害案件。以下是其核心解释与特点:

1. 基本定义

保辜制度要求,当发生殴打致伤但未致死的情况时,官府会根据伤情和伤害手段设定一个期限(称为“辜限”)。加害人需在此期间内积极为受害人治疗,若受害人在期限内因伤死亡,加害人按杀人罪论处;若存活或伤愈,则按伤人罪量刑。

2. 制度目的

3. 历史发展

4. 社会意义

保辜制度融合了刑罚威慑与人道救济,既强调加害人责任,又通过救治行为促进社会关系修复。例如,清代规定若加害人全力救治但受害人仍死亡,可酌情减刑。

5. 与现代法律对比

现代法律通过医学鉴定和因果关系分析处理伤害案件,不再依赖固定期限。但保辜制度中“积极补救可减轻责任”的理念,仍能在刑事和解、民事赔偿等机制中看到影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的规定(如唐律细则),可参考、5、6中的历史案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保辜(bǎo gū)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下面将对其进行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方面进行简要说明。 保辜的拆分部首分别是“保”和“辜”,其中“保”的部首是“人”,“辜”的部首是“辛”。拆分后,可以看到“保”字的笔画为8画,“辜”字的笔画为10画。 “保辜”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大雅·荡》一首。其中有句诗“保有万邦,辜负百里。”这首诗描绘了保护万邦而辜负百里的情景,形象地表达了保护和辜负之间的矛盾关系。 在繁体字中,保辜的写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保辜也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由两个字组成。 以下是保辜的例句: 1. 他一直保辜着自己的承诺。 2. 她对家人非常保辜。 保辜的组词可以有: 1. 保护(bǎo hù) 2. 保证(bǎo zhèng) 保辜的近义词可以有: 1. 保卫(bǎo wèi) 2. 守护(shǒu hù) 保辜的反义词可以有: 1. 背叛(bèi pàn) 2. 辜负(gū fù)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