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惊异不安的心情。 清 钱谦益 《答王于一秀才论文》:“见 徐巨源 与 陈伯璣 书,论僕晚年之文字,顓好駡人,传语相劝戒,为之咋指吐舌,急杵擣心者累日。”
“急杵捣心”(jí chǔ dǎo xīn)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含义
形容人因极度惊异或不安而产生的心情,类似于心脏被急促的杵棒撞击般的紧张感。
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清代钱谦益的《答王于一秀才论文》:“论仆晚年之文字……传语相劝戒,为之咋指吐舌,急杵捣心者累日。”。
用法与结构
相关扩展
权威来源:综合《汉典》、清代文献及权威词典解释。
《急杵擣心》是一个成语,意为心急如杵擣碎。形容人心情焦急,着急到极点。一般用来形容迫不及待、焦虑不安的心情。
《急杵擣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
- 急:心字旁,共九画。
- 杵:木字旁,共七画。
- 擣:手字旁,共十五画。
- 心:心字旁,共四画。
《急杵擣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相传,在某个古代村庄里,有一位心急如杵的农夫。他每天干农活都心急火燎,特别是碾米这个活计,总是心情焦急,仿佛要把碾板擣烂一样。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故事来形容别人心情急躁,着急如擣碎心脏一般。
《急杵擣心》的繁体写法为:急杵擣心。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些许不同。《急杵擣心》在古代写作「急杙擣心」,意思是一样的。
请稍等片刻,我正急杵擣心地等待着答案。
与《急杵擣心》相关的组词有:
- 心焦急
- 急迫
- 杵官(急躁)
《急杵擣心》的近义词有焦虑万分、急如星火。
《急杵擣心》的反义词是冷静淡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