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摽拨的意思、摽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摽拨的解释

标明调拨。摽,通“ 标 ”。《宋史·兵志四》:“ 涇原路 陇山 一带係官地,例为人侵冒,略无色役。非自朝廷置局招置摽拨,无以杜絶姦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中均未收录“摽拨”词条。该组合形式在标准汉语词汇系统中暂未见规范释义,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 古语讹变:或为古代文献中的抄写异体字,如《诗经·邶风》中“摽有梅”的“摽”读作biào,表击打义;
  2. 方言遗存:在部分方言区可能存在特殊用法,如闽南语“摽”有抢夺义项(《闽南方言大词典》);
  3. 字形混淆:可能为“标拨”的笔误,该词在明代文献中指专项钱粮的调拨,见于《明实录》经济类文档。

建议核对该词出处语境,若属古籍文本,需结合具体文献进行考释。当代语言使用中,建议采用“调拨”“分配”等规范用词。

网络扩展解释

“摽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1. 拼音与释义
    拼音为biāo bō,意为“标明调拨”,其中“摽”通“标”,表示标记、标明,“拨”指分配或调拨。

  2. 文献出处
    该词可见于《宋史·兵志四》,用于描述官方对土地的规范管理。例如,朝廷通过“摽拨”官地来防止侵占行为,强调需明确标记并分配资源以杜绝弊端。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行政或军事文书,特指官方对物资、土地的标记与调配,带有权威性和规范性色彩。

  4. 通假字说明
    “摽”在此处为通假用法,与“标”互通,体现了古汉语中借字表意的特点。

别人正在浏览...

备考跸路兵乱比热草原传神写照楚捶出贷词宗弹墨绫大企业大散关斗旗独头政治帆影焚巢捣穴夫妻无隔夜之仇隔靴搔痒光融花鬟惛惚火饭迦布德迦郊牛跻登技击禁脔格军牍蜡钗子兰鹢烂云冷节冷金笺六分半书蜜香树慕嫪徘回旁骛砰輷繦葆寝不聊寐轻很秋豪之末球琳驱战三资生分神眇诗祸手法刷的水容四分缩酌摊还探花腾虬体裁温疠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