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穀梁传·襄公十年》“汲 郑伯 ” 晋 范宁 注:“汲,犹引也。 郑伯 髠原 为臣所弑,而不书弑,此引而致於善事。”后以“汲善”为导人向善。《后汉书·张晧王龚等传论》:“ 张晧 、 王龚 ,称为﹝推﹞士,若其好通汲善,明发升荐,仁人之情也。” 唐 罗隐 《重送朗州张员外》诗:“诚知汲善心长在,争奈干时跡转穷。”
“汲善”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汲善”意为“导人向善”,即引导他人向善的方向发展。
词源与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穀梁传·襄公十年》的注释。晋代学者范宁解释“汲郑伯”时提到“汲,犹引也……引而致于善事”,后逐渐演变为固定用法。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后汉书》《穀梁传注》等典籍。
汲善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吸取善良的品质,从而改进自己。它表示一个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吸收他人的优点和良好行为,以便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汲善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分别是“氵”和“善”,其中“氵”是“水”的意思,表示与水相关的事物;“善”************和优秀的品质。
汲的拆分部首是“氵”,它是四划的部首,表示与水相关的事物。
善的拆分部首是“言”,它是七划的部首,表示与言语有关的事物。
汲善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论语》中的一段话:“汲恶而扬善,不涉于世”,即意味着对于恶行应当加以克制,对于善良的品质应当去吸取和发扬。
在繁体字中,汲善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汲善的写法与现代有所区别。其中,“汲”字的古代写法为“甲”,源自于古代象形文字;而“善”字的古代写法有几种,其中一种是“羊+言”,表示通过言语来展现出善良和优秀的品质。
1. 他一直坚持汲善的品质,所以在团队中备受尊敬。
2. 她很善良并且乐于助人,是我们汲善的榜样。
3. 在面对挑战时,我们应该汲取他人的优点,不断提升自己。
1. 汲取:吸取、学习
2. 善行:好的行为,善良的行为
3. 汲党心:深入了解并理解民众的需求和心声
1. 吸纳:吸收、采纳
2. 学习:掌握、领悟
3. 收获:获取、得到
1. 放纵:任意放任、不受约束
2. 忽视:漠视、忽略
3. 贪墨:逢迎奉承,追求不正当的利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