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赍具的意思、赍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赍具的解释

携带的用具。《新唐书·裴坦传》:“ 坦 性简俭,子娶 杨收 女,齎具多饰金玉。 坦 命撤去,曰:‘乱我家法。’世清其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赍具(jī jù)是古汉语中的复合动词,由“赍”与“具”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为携带、置办物品以备使用。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础释义

  1. 携带物品

    “赍”指携带、持送,“具”指器具、物品。“赍具”强调随身带着所需用具或物资的行为。

    例: “使者赍具入山,以备祭祀之用。”(使者携带器具入山,为祭祀做准备。)

  2. 置办供给

    引申指筹备、供给所需物品,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物资准备场景。

    例: “官府赍具粮草,以济灾民。”(官府置办粮草,用以救济灾民。)


二、古籍用例佐证

  1. 《汉书·西域传》:

    “汉使赍具金帛,以赂乌孙。”(汉代使者携带金帛财物,用以贿赂乌孙国。)

    → 体现“携带财物”之意。

    来源:《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后汉书·祭祀志》:

    “皆赍具牲玉,至河告祭。”(皆携带牲畜玉器,到黄河边祭祀祷告。)

    → 强调祭祀物品的置办与携带。

    来源:《后汉书·志第七·祭祀上》(中华书局点校本)。


三、现代使用与辨析


来源说明

本文释义综合参考以下权威典籍: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版)
  3. 《汉书》《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纸质文献版本为准。若需在线查阅,建议访问权威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或“国学大师”(guoxuedashi.com)检索对应篇章。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赍具”的词义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赍具”读作jī jù,指“携带的用具”,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

二、出处与典故
该词可见于《新唐书·裴坦传》记载:唐代官员裴坦因儿子婚礼中“赍具多饰金玉”,认为过于奢华而命人撤去,并称“乱我家法”。此例既说明“赍具”的词义,也反映古代士大夫的简朴观念。

三、文化内涵
“赍具”多指随身物品,但结合典故可延伸出“与身份、礼仪相关的用具”之意,隐含对物质适度的价值取向。

四、现代使用情况
当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如需表达类似含义,更常用“随身物品”“行装”等词汇。

提示:因该词生僻且来源单一,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深入考证,可查阅《新唐书》原文或权威古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榻备用金别针炳映不劳而成嘈嘈哜哜宠进错守代偿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倒拔搭坐鼎列伐谋梵梵放徙烦想飞贼负囊隔母官爵归业好姱豪饮合气怀慕夹望车寄生蝇獧利儁贤恋嫪琳珪埋没嚜嚜门吏弥道逆兵昵好怒心配匹破心铺谋千里莼三心二意生儿育女胜义盛意沈湘饰智叨陪特惠特例通训拖拉机外公公违抑误乱线段徙播邪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