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criminate] 辨认
此人下巴上有个痣,最好记认
(1).记忆认识。 宋 陈显微 《文始真经言外经旨》卷中:“夫识本无方,虽记认千年,而俄顷可去。”《剪灯新话·金凤钗记》:“生言其父姓名、爵里及己乳名,方始记认。” 萧红 《桥·访问》:“我记认出了这个门厅,然而窗子里并没有灯光。”
(2).标志;记号。《朱子语类》卷二三:“北辰无星,缘是人要取此为极,不可无箇记认,故就其傍取一小星,谓之极星。”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小末云]你那小的有甚么记认处?[副旦唱]俺孩儿福相貌,双耳过肩垂。”《儒林外史》第三回:“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记了一点,做个记认。” 茅盾 《子夜》十五:“这是一位不到三十岁的青年,比 蔡真 还要高一点,一张清白的瘦脸,毫无特别记认。”
“记认”是一个多义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作为记号或标志(方言用法):
指为便于记忆或识别而做的标记。例如,借用物品时做记号防止归还错误。
例句:元杂剧《昊天塔》中提到“每件都有郎主朱笔记认”,即用朱笔标记骨殖的归属。
辨认或识别:
指通过特定特征辨别事物或人。例如,通过下巴的痣来辨认某人。
例句:《儒林外史》中要求“说出个记认”以确认身份。
“记认”兼具实用性和功能性,既强调标记的物理存在,也体现对特征的辨识能力。其用法在方言和古籍中均有体现,现代语境下多用于具体事物的识别场景。
记认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语,是指通过观察、了解和加以记录,以便能够准确知道或识别出某人、某事、某物的特征、特点或身份。这种记忆和认知的过程通常是为了对信息进行存储、理解和运用。
记认的偏旁部首是言部(yan),它是汉字中常见的部首之一,意味着与言语相关的字义。记认共包含11个笔画,属于中等复杂程度的汉字。
记认这个词的发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具体出处可查考《说文解字》等古代字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认知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记认这个词逐渐被广泛使用,并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见词汇。
记认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記認」,与简体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相同,只是字形形式略有不同。
在古代汉字中,记认的写法可能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字形、笔画顺序和字义的微小变化上。然而,总体来说,古代的记认与现代的记认在意义上是一致的。
1. 我应该记认下老师在黑板上写的重要内容。
2. 这本书上有很多生词,我要努力记认它们的意思。
3. 警察可以通过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照片来认出犯罪嫌疑人。
识认、辨认、承认、阅认等。
辨认、识别、鉴别。
忘记、误认、认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