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摘的意思、纠摘的详细解释
纠摘的解释
亦作“糺摘”。督察揭发。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 度尚 ﹞初为 上虞 长,纠摘姦伏,县中谓之神明。”《魏书·高恭之传》:“其所纠摘,不避权豪。”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必伸以糺摘,穷其负累,虽擢髮而数,庸可尽邪?”《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朕若有过,臣下尚加纠摘;汝为 开封府 尹,可不奉法邪?”
词语分解
- 纠的解释 纠 (糾) ū 缠绕:纠缠。纠纷。 矫正:纠偏。纠正。 集合(含贬义):纠合。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摘的解释 摘 ā 采取,拿下:采摘。摘取。摘桃子。摘除。 选取:摘要。摘录。摘编。文摘。摘引。寻章摘句。指摘(挑出缺点)。 借:摘兑。东摘西借。 戴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纠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1.核心含义(高权威性来源)
根据《汉典》《查字典》及古籍用例, 该词本义为“督察揭发”,多用于描述对错误、奸邪行为的揭露和批评。例如:
- 晋代袁宏《后汉纪》记载:“纠摘奸伏,县中谓之神明”,指官员揭露隐藏的恶行,被百姓赞为神明。
- 《魏书》中提到“纠摘不避权豪”,强调揭发行为不畏惧权贵。
2.现代引申义(部分来源补充)
部分词典(如) 补充其现代用法,引申为“纠正错误并批评指责”,如在学习或工作中指出他人过失。例如:“他敢于纠摘同事的疏漏,维护了项目质量。”
使用注意
- 语境差异:在古籍中多指官方或权威的揭露行为,现代语境下可泛化为批评指正。
- 词源构成:“纠”含纠正、督察义,“摘”取“摘除、揭露”义,组合后强化动作的主动性。
若需具体用例或古文出处,可参考《后汉纪》《魏书》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纠摘 这个词在中文中有一些不同的含义。通常情况下,它的意思是“纠正错误”或“指出缺点”。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纟和摘,其中纟表示与线相关的意思,摘表示摘取或取下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是21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在繁体字中,纠摘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纠以绞纟部的“絖”字形代替,摘以草字头部的“叔”字形代替。纠摘一词在句子中的示例用法如下:“经理纠摘了员工在报告中的错误。” 这个词没有特定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希望这个回答能满足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
矮人拜璧笔谏碧盈盈不屑置辩才华盖世崇敞炊骸淳深登闲电子数字计算机遁耕堕指法权飞幌凤犀簪俯帖公本宫锦红汉帜毫无二致后者欢声江泌角洋机场截铁斩钉景想廖亮憀悢儚儚明举内迁鸥沙泮林革音屏移贫微品系牵附彊圉巧心齐迹顷久勤思穹隆穷薮泅戏铨别人文日佣森林生态系统森衰室女座偷存屠坊屯窭讬形危失文君酒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