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的意思、五言的详细解释
五言的解释
(1).五德之言。《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孔 传:“以出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施于民以成化。”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纳五言。”
(2).五个字的句子。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3).见“ 五言诗 ”。
词语分解
- 五的解释 五 ǔ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
- 言的解释 言 á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语助词,无义:
网络扩展解释
“五言”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指每句诗由五个汉字组成。它起源于汉代,成熟于魏晋南北朝,并在唐代达到艺术高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体裁之一。以下是具体解析:
1.起源与发展
- 汉代乐府诗:五言诗的雏形可追溯至汉乐府民歌,如《古诗十九首》是早期五言诗的代表作,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 魏晋南北朝:曹植、陶渊明等诗人完善了五言诗的抒情性和艺术性,如曹植的《白马篇》以五言写游侠精神。
- 唐代鼎盛:五言诗在唐代分为“五言古诗”和“五言律诗”,杜甫、王维等诗人将其推向高峰,如杜甫的《春望》为五言律诗典范。
2.结构特点
- 句式固定:每句五字,节奏多为“二一二”或“二二一”(如“床前/明月/光”)。
- 对仗与平仄(律诗):五言律诗要求严格的对仗和声律规则,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即符合平仄对仗。
- 篇幅灵活:可短至四句(五言绝句,如王之涣《登鹳雀楼》),或长至数十句(五言古诗,如《孔雀东南飞》)。
3.代表作品与影响
- 经典作品: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等五言绝句广为传诵;《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 文学地位:五言诗因句式简短、表意凝练,成为后世诗歌创作的基础,影响了宋词、元曲等体裁。
若需了解具体诗作或不同时期的风格演变,可进一步探讨!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五言
《五言》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五(wǔ)和言(yán)。
部首拆分:
- 五:由四个笔画组成,属于手部的部首,表示“五”的意思。
- 言:由四个笔画组成,属于言语的部首,表示“言”的意思。
《五言》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发展。它最初是用来描述诗歌形式的,指的是每行诗的字数为五个字。后来,这个词语扩展了引申含义,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语言表达方式或者文体。例如,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都是特定的诗体,其中每行的字数均为五个字。
在繁体字中,五言的写法和简体字类似:「五言」。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五言的字形可能会略有不同。然而,作为一个词语,其发音和表示的含义并未发生改变。
以下是一些关于《五言》的例句:
- 他的作品以五言绝句为主,简洁而富有韵味。
- 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五言律诗创作。
- 五言的表达方式更加简洁直接。
组词: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诗、五言古诗。
近义词:五字诗、五字句。
反义词:七言、八言。
别人正在浏览...
拔茅连茹迸射博浪补帄琛帛楚鞋刺柴磁悬浮车辆村野当使调眼色东巴文方溃甘蕉公担搆搆勾检观念艺术古义汗出洽背豪权欢忻鼓舞会长斠笄纚衿带惊杨叶谨容就里脸孤拐离本趣末黎饭鳞鸿临雍鲁斤燕削鲁灵光殿没打紧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内逆排闷强硬前肢怯里马赤钦案曲桡如诉如泣圣地圣问牲物食甘寝安示寂受经送子娘娘尿脬隋炀帝讨详腾踔替当涎水携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