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言的意思、五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言的解释

(1).五德之言。《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孔 传:“以出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施于民以成化。”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纳五言。”

(2).五个字的句子。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3).见“ 五言诗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言”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体式,指每句由五个字组成的诗体形式。其核心特征与文学价值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诗体定义与源流 “五言”最早见于汉代乐府民歌,至东汉后期渐趋成熟。相较于四言诗,五言句式多出一个字,更利于情感铺陈与意象组合,如《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即展现其叙事张力。清代赵翼《陔余丛考》考证五言诗“肇于《五子之歌》,衍于汉魏”,揭示其历史脉络。

二、体裁分类体系

  1. 五言古诗:不严格讲究平仄对仗,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2. 五言绝句:四句二十字,王维《鹿柴》为代表
  3. 五言律诗:八句四十字,杜甫《春望》具典范性 (分类依据王力《汉语诗律学》第五章)

三、声韵艺术特征 五言诗平仄组合较四言更灵活,形成“二二一”或“二一二”节奏单位,如《文心雕龙·明诗》所称“五言流调,清丽居宗”。其双音步与单音步交替,产生“顿挫抑扬”的声律效果(启功《诗文声律论稿》第七章)。

四、文学史地位 《诗薮·内编》卷二评五言诗“冠冕千古”,既承载汉魏风骨,又孕育近体格律。现存最早系统论述见于钟嵘《诗品序》,谓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网络扩展解释

“五言”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指每句诗由五个汉字组成。它起源于汉代,成熟于魏晋南北朝,并在唐代达到艺术高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体裁之一。以下是具体解析:


1.起源与发展


2.结构特点


3.代表作品与影响


若需了解具体诗作或不同时期的风格演变,可进一步探讨!

别人正在浏览...

按据八都儿邦县宝贵变大雅敝舃不瞒逋违敕正噇吃疮巨衅深都居多谢扶将拂明伏兔环拱浣花毁疾火镜驾曹贾桂及辰兢恪惊悮救苦弭灾镌诮觉场看着匡救弥缝擂家两鼠斗穴理智楼头鹿行锦谋逆内燃机凝精切责轻便青春期遒烈秋信热势上遐善价诗虎淑茂说斗松道岁阴殄瘁同心方胜抟空捕影卍果镶金湘沅限訾虓勍喜见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