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经摺的意思、经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经摺的解释

1.折迭式的狭长小簿本。旧时多用以记录备忘事宜。《水浒传》第十八回:“只见 何清 去身边招文袋内摸出一个经摺儿来,指道:‘这伙贼人都在上面。’”

2.又特指记帐的小折子。《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每日叫我拿这经摺去讨些赊帐。”《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季恬逸 这三个人在寺门口 聚昇楼 起了一个经摺,每日赊米买菜和酒喫,一日要喫四五钱银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经摺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名词,其释义需从宗教文化和传统文书两个角度分别阐释:

一、佛教仪轨器具 佛教语境中的经摺指折叠式经文册,最早见于唐代寺院。其形制为宣纸或帛布折叠成册,每折宽约10厘米,展开后呈连续页面,便于收纳与携带。《汉语大词典》载:“经摺,折迭成册之经卷,僧侣诵经时展阅”,主要用于记录梵呗音律、法会仪轨及短篇经文。敦煌藏经洞曾出土五代时期的《金刚经》经摺实物,现存大英图书馆,印证了这种装帧形式在佛教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二、传统簿记文书 明清时期衍生出商用释义,特指账房使用的折叠式账簿。《辞海》定义为“折叠式记事册,多用于账目登记”,形制为桑皮纸八折本,封面贴红签标注商号名称,内页以工楷记录收支明细。据《清会典·户部》记载,乾隆年间税银入库时“令库官造具经摺,每日登记出入数目”,可见其作为官方财务凭证的功能。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光绪年间内务府《广储司银库经摺》,详细记载了宫廷银两流通情况。

注:文献依据来自《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版)及故宫博物院文物档案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经摺”是古代一种折叠式的狭长小簿本,主要用于记录备忘或财务事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2.主要用途

3.文化背景

4.与现代用品的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中的使用场景,可参考《水浒传》《儒林外史》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阿平椑柹扁蒲秧敝肠薄刑不哼不哈材子察考襜襦承式抽贯点易丁亥陡崖方山子反国废时蚡鼠绀坊告老还家国体毫巴蒿矢合消画品锦衣玉食廐牧君子风克实雷塘励声迈种满饮漫着挠折篇典拼客千兵牵强附合峭裂轻诺寡信清室青田核人牲三段碑笙磬同音石扉时乖运乖顺耳死欲速朽贪滥摊钱投影晩学生缊畜现场线春小把戏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