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进俎的意思、进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进俎的解释

进献盛放着牛羊等肉食的礼器。《艺文类聚》卷六三引 晋 潘尼 《东武馆赋》:“膳夫进俎,虞人献鲜。”《新唐书·礼乐志二》:“太祝各帅斋郎进俎。”《金史·乐志上》:“进俎,奏《丰寧之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进俎"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礼仪场合,其核心含义指在祭祀或宴飨等隆重仪式中,将盛放牺牲(祭品)的俎(一种礼器)进献、呈上的动作或环节。具体解释如下:

  1. 字义拆解与核心含义

    • 进(進): 本义为前进、送上、呈献。在此语境下,特指呈献、奉上的动作。
    • 俎: 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用来盛放牲体(如牛、羊、猪等牺牲)的礼器。形状通常为长方形案板,有四足。它是承载祭品的重要器具。
    • 合义: “进俎”即指将已经切割好、盛放在俎上的牲肉(祭品)恭敬地进献、呈奉到神位前或宾客席前的礼仪程序。这是祭祀或高级宴饮中一个关键的、象征性的步骤。
  2. 使用场景与礼仪意义

    • 祭祀礼仪: 在宗庙祭祀天地、祖先等重大仪式中,“进俎”是核心环节之一。在完成初献(第一次献酒)等步骤后,由专人(如祝、尸或执事者)将盛有牺牲的俎奉上,置于神位(或代表神灵的“尸”)前,表示将最珍贵的食物献给神灵,表达敬意和祈求。如《仪礼·特牲馈食礼》等典籍详细记载了相关流程。
    • 宴飨礼仪: 在诸侯朝觐天子、贵族间高级宴会(如乡饮酒礼、燕礼)中,“进俎”指将烹煮好的牲肉盛于俎上,进献给主宾或尊贵者,是体现尊卑秩序和款待之诚的重要环节。如《周礼·天官·膳夫》有相关职责描述。
    • 象征意义: “进俎”不仅是一个物理动作,更承载着敬献、分享、尊崇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将最丰盛、最洁净的食物献给神明或最尊贵的客人,是礼乐制度中表达诚敬和维系秩序的具体体现。
  3. 古今差异

    • 在现代汉语日常使用中,“进俎”一词已非常罕见,属于古语词或历史专有名词。
    • 其含义主要保留在研究古代礼制、历史文献、古典文学等领域。当在现代语境中出现时,多用于描述历史场景、重现古礼或作为典故引用。

权威参考来源:

“进俎”是一个根植于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专有名词,特指在祭祀或宴飨礼仪中将盛有牺牲的俎进献、呈奉的庄重仪式环节,体现了古人对神灵和尊长的崇敬之心。其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进俎”是古代礼仪中的专有名词,指在祭祀或宴飨仪式中进献盛放牛羊等肉食的礼器(俎)的行为。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如下:

  1. 基本释义
    “俎”是古代祭祀时盛放牲肉的礼器,形似几案。所谓“进俎”,即由专人(如膳夫、太祝等)将装有祭品的俎呈献至特定位置,体现对神灵或尊者的敬奉。

  2. 文献记载与仪式场景

    • 晋代潘尼《东武馆赋》提到“膳夫进俎,虞人献鲜”,说明宴飨中进俎与献鲜的流程结合。
    • 《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太祝各帅斋郎进俎”,表明唐代祭祀时由礼官带领助手完成此环节。
    • 《金史·乐志》描述“进俎,奏《丰宁之曲》”,显示金代进俎仪式伴有特定乐曲。
  3. 文化内涵
    这一行为不仅是礼仪程序,更象征对神灵、祖先的虔诚,以及等级制度中“分胙”(分配祭肉)的权力秩序,具有宗教与政治双重意义。

“进俎”是古代礼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献俎行为传递敬天法祖、尊卑有序的文化观念,其记载多见于汉唐至金代的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八合识背阴鄙妇踣銕不好惹卜昼卜夜测字车攻马同楚酒爨人簇酒颠崖钓璜顿劣遁世绝俗芳馥方明坛风鸡风通道会刮刮咂咂龟鼎悍鸷后晌皇书睆目监德间关积李竞竞金黄禁忍炼炭利金灵浒乱族绵糖名籍莫二内珍宁处逆袭蹡蹡济济樵翁綦迹确苦入侍僧祇僧堂少长哨卒视草叔度陂贪水晩果猥籍文贩温毅侮手侮脚向笛枭心鹤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