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星正月晨现于东方,谓之“监德”。《史记·天官书》:“以摄提格岁: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色苍苍有光。” 司马贞 索隐:“岁星正月晨见东方之名。” 北周 庾信 《思旧铭》序:“岁在摄提,星居监德, 梁 故 观寧侯 萧永 卒,呜呼哀哉!”
监德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考据:
一、基本词义 “监德”由“监”“德”二字构成,其中“监”取《说文解字》“临下也”之本义,引申为监察、鉴照;“德”在《尔雅》中训为“得也”,指道德品行的修养成果。二字组合形成“监察德性”的核心语义。
二、天文专名 据《史记·天官书》记载,监德为岁星(木星)的别称:“岁星曰东方春木,人主之象,其名曰监德。”此处作为星官名,象征天界对人间德行的监察机制,反映了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三、文化象征 《春秋纬·元命苞》载:“监德者,所以观诸侯之治也。”在谶纬体系中,该词被赋予政治伦理功能,成为评判统治者德政的天象依据,与“刑德”“赏罚”等概念构成关联体系。
四、历史流变 唐代《开元占经》卷二十三详述:“岁星...春三月改名监德”,证实该词在天文历法领域的具体应用。明清时期逐渐脱离专业术语范畴,在《日知录》等典籍中转化为道德规训的象征符号。
“监德”一词有两种不同释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一、天文学术语(主要释义) 指岁星(木星)在正月早晨出现于东方的天文现象。该词最早见于《史记·天官书》:
"以摄提格岁: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色苍苍有光。"
- 观测特征:苍青色光芒,与斗宿、牛宿同时出现
- 文献记载:北周庾信《思旧铭》序言、汉代《汉书·天文志》等均有沿用
二、道德修养概念(少数释义) 由"监"(监督)与"德"(品德)组合而成,强调自我约束品德行为。该释义虽被部分词典收录,但缺乏广泛文献佐证,需谨慎使用。
补充说明:
爱鹤失众伴娘包括坌愤补助采菱曲産褥辰砂鸱鸺椿皮寸阴若岁短恶遁呪凡才浅识浮饰干惹官地号谥讳犬尖俏藉以蹐局景升牛急三火四纠责集腋为裘绝色佳人开信控驾寥索灵匮灵址鸾幰罗纨律法緑叶成阴忙怯怯蒙晦眇身冥绝牛蹄之鱼扑殄锵金铿玉啓蛰屈指一算然故忍饥挨饿日平度肉跳神惊软红尘丧家之犬三十六书神怀收风碎割凌迟随声附和颓塞武牢下场门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