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籍”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记名入册
指将姓名登记在官方或特定名册中的行为。例如《史记·汲郑列传》记载,汉高祖刘邦曾下令原属项羽的臣子登记名籍,但郑君拒绝服从,最终被驱逐。这一用法强调“登记”的动作。
名册、簿册
指记录姓名的正式文书或档案。如《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提到官员上报名籍及财物簿,唐代元稹的诗句“谪仙名籍在”也指仙人名录。在宋代文献中,名籍还特指官妓的乐籍,如《小孙屠》中提到的“脱名籍”即脱离官妓身份。
以上解释综合了《史记》《汉书》等古籍用例及辞典定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典或相关历史文献。
名籍(míng jí)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人的名字和籍贯。名指的是人的名称,籍则是指人的出生地或祖籍。
名:部首“口”,总笔画4
籍:部首“竹”,总笔画20
名籍这个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对于个体身份的记录和记载非常重视,名字和籍贯是重要的身份标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名籍逐渐形成了指代姓名和出生地的意义。
名籍的繁体为「名籍」。
在古代,名籍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名字一词在古代有时会写作「名字」或「名称」,而籍贯也可以写作「籍贯」。
1. 他的名籍是江苏南京。
2. 请填写个人信息表格,包括姓名、名籍等。
1. 出籍:指离开原籍贯。
2. 籍贯:指人的出生地或祖籍。
1. 姓名:指人的名字。
2. 出生地:指人的出生地点。
1. 无名:指没有名字,不知名。
2. 无籍:指没有明确的籍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