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贪泉 之水。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迁 合浦 兮太守,为 广州 兮刺史。临 涨海 兮明珠,饮 石门 兮 贪 水。” 唐 元稹 《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冰莹怀 贪 水,霜清顾痛巖。”
(2).佛教语。谓贪爱之情能吸引物,又滋长恶法如水。《楞严经》卷八:“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贪水”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基本解释
指人贪婪无度,对财富、权力或享受永不满足。其中“水”象征物质欲望,并非字面意义的水。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贪得无厌的行为,如“贪财好色”“追求享乐不知收敛”等。例如唐代诗人元稹曾用“冰莹怀贪水”暗喻贪欲之害。
宗教内涵
佛教将“贪水”比喻贪爱之情,认为其如水流般吸引外物并滋生恶念。《楞严经》提到“贪水”象征欲望对修行的阻碍,修行者需“如避瘴海”。
哲学延伸
强调贪欲的蔓延性和破坏性,与“贪泉”典故呼应(传说饮贪泉会生贪念),警示克制欲望的重要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佛教经典中的用例,可参考《楞严经》或唐代诗文注解。
贪水是指对水有过度的追求和渴望的意思,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水的需求异常高或对水的浪费过多。
贪(贝部)+ 水(氵部,又称三点水部)
贪的笔画数:11画
水的笔画数:4画
贪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人间世》篇中,用于描述人们的欲望无止境地追求河流湖泊等水源。
貪水
贪水的古时写法是貪水(贝部 + 氵部 + 土部)
他对游泳非常着迷,可以说是贪水如命。
贪婪、贪图、贪食、贪嗔、贪睡
嗜水、渴水、痴迷于水
节水、节制用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