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督促勉励。 南朝 齐 萧子良 《与孔中丞释疑惑书》:“孜孜策励,良在於斯。” 唐 李德裕 《谢赐让官批答状》:“陛下特降纶言,再加褒饰,德音抚慰,自合忘生,睿奬至深,岂敢言病,谨当策励疲蹇,上副天慈,竭尽肝肺,以修官业。” 宋 叶适 《上殿札子》:“今环视诸臣,前者后者,迭进迭退,其知此事本而可以反覆议论者谁乎?其抱此志意而可以策励期望者谁乎?”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 寧 绍 参将 戚继光 先登敢勇,立有新功,见监原任 通 泰 参将 黑孟阳 遭蹶悔过,尚餘勇气,皆堪策励立功赎罪者也。” 清 刘大櫆 《吏部侍郎博野尹公行状》:“申明小学之教:以孝弟、忠信、安详、恭教,平生所以自策励者,与诸生共相劝勉。” 续范亭 《悼*********同志》:“ 延安 养疴,互相策励。”
策励是汉语中的动词,指通过鞭策、激励使人奋发向上或持续努力。其核心含义强调外在的督促与内在的动力的结合,促使对象进步或保持积极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解释为“督促勉励”,强调通过外在的督促激发内在动力,推动人前进。例如:“老师时常策励学生追求卓越。”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汉语大词典》
定义为“鞭策勉励”,融合了“鞭策”的督促义与“勉励”的鼓励义,多用于师长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引导场景。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1994.)
二字组合后,形成“以鞭策之力激发奋进之心”的意象,体现目标导向的推动力。
词语 | 侧重点 | 情感色彩 |
---|---|---|
策励 | 督促+激励(双向作用) | 中性偏积极 |
督促 | 外部压力(单向推动) | 中性/略带强制性 |
鼓励 | 精神支持(情感激励) | 积极 |
“策励贤良,以匡国政。” ——体现对人才的鞭策激励。
“新时代青年需自我策励,勇担使命。”(来源:人民网时评《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指出,复合词“策励”属并列结构,二字义近互补(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研究表明,适度的策励可提升个体自我效能感(参见Bandura《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 1997)。
以上内容综合权威辞书、学术著作及规范语料,释义与应用场景均符合汉语规范。
“策励”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è lì,指通过督促、勉励的方式激发他人或自我积极进取。以下是详细解释:
策励意为督促鼓励,常用于激励他人或自我鞭策,强调通过言行促使人奋发向上。其词源可追溯至古代文献,如《宋史》中“抱此志意而可以策励期望者谁乎?”。
结构
由“策”和“励”并列组成:
引文例证
近义词与反义词
“策励”是一个兼具督促与鼓励双重含义的词语,适用于个人成长、教育、团队协作等场景,强调通过积极引导促进行动或进步。其历史用例和现代语境中的灵活性,使其成为汉语中表达激励的经典词汇。
白厮打便做不怯气昌瑞逞壮赤刀宠褒初犯吹手代官独称敦饬方概寡尤寒瓜河东狮吼洪朗轰笑患祸奸违讦切几见积极修辞惊恠金屋宠急刹车祭式絶学寇氛狂兴劳来六斋銮旍緑鬓埋头顾影梅岭盟歃滵汩明瓦天棚摹临纳访囔囔突突跑凌鞋骈门屏寂桥航秋鲭颯俐韶脑省不的守纪律抒愤悚息泰山北斗堂役条指微法危言核论文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