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冷不热。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我如今可釃些不冷不热、兀兀秃秃的酒与他吃。”《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半生半熟的咸麵饝饝,不乾不净的兀秃素菜。”
(2).不爽利;不干脆。
根据多个权威词典的释义,"兀秃"(拼音:wū tū)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含义
形容温度或状态不冷不热
多用于描述液体或食物温度,例如:"兀兀秃秃的酒"指温吞未煮沸的酒。元杂剧《生金阁》第三折中便有此用法,现代可引申为事物缺乏鲜明特点。
形容行为或态度不爽利、不干脆
如《醒世姻缘传》用"兀秃素菜"暗指菜肴不洁净、拖泥带水。现多用于口语中表达做事犹豫或含糊。
二、补充说明
建议参考《沪江在线词典》《醒世姻缘传》等经典文献中的用例以掌握规范语义。
兀秃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作形容词,意思是头发稀疏或完全没有。它常用来形容人的头发或植物的枝叶。
兀秃的部首分别是兀和禾,它们分别属于人字旁和示字旁。兀秃一共由9个笔画组成,其中兀占据5个笔画,秃占据4个笔画。
兀秃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作为形容人或物缺少头发的词语。兀的本义是指头顶光秃,秃的本义是指没有头发。通过两个字的组合,形容一个人头发稀疏或完全没有。
繁体字的兀秃仍然保持原样,没有任何改变。不同的是,在繁体中它们的笔画结构可能会稍有不同,但整体意思没有改变。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兀秃的形态与现代写法有所不同。例如在东汉时期,兀的写法是“豕”加上“禾”,表示一个人头部没有长发。秃的写法是“又”加上“禾”,表示头部没有发际线。
他年纪轻轻就兀秃了,显得有些老态。
这棵树被雷击后,整个树冠兀秃了。
兀秃并不能与其他汉字组合成更多意思的词语,它一般单独使用作形容词。
兀秃的近义词可以是“发离”、“头秃”;反义词可以是“蓬发”、“秀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