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八关的意思、八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八关的解释

指八个关口。(1)指 汉 末为镇压 黄巾 起义特设的八关都尉所辖的八关。《后汉书·灵帝纪》:“﹝ 中平 元年﹞,置八关都尉官。” 李贤 注:“八关谓 函谷 、 广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辕 、 旋门 、 小平津 、 孟津 也。”(2)指 明 末 腾越州 西南边境内的八关。 明 万历 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 云南 巡抚 陈用宾 筑,名为 神护 、 万仞 、 巨石 、 铜壁 、 铁壁 、 虎踞 、 天马 、 汉龙 。关址距当时边界或数十里或百余里不等。 清 季 中 英 勘定 滇 缅 边界, 虎踞 、 天马 、 汉龙 三关划属 缅甸 。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八关自其西北斜抵东南。西四关属 蛮哈 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 神护 ,二曰 万仞 ,三曰 巨石 ,四曰 铜壁 。东四关属 陇把 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 铁壁 ,二曰 虎踞 ,三曰 天马 ,四曰 汉陇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八关”的汉语词典释义及文化内涵

“八关”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明确区分,主要涵盖历史地理、佛教戒律及文学意象三个层面。

  1. 历史地理概念

    “八关”最早指东汉时期洛阳周边的八座关隘,包括函谷关、广成关、伊阙关等,具有军事防御功能。《后汉书·灵帝纪》记载“置八关都尉官”,印证其作为都城屏障的历史作用。

  2. 佛教戒律术语

    佛教中的“八关”指“八关斋戒”,即在家信徒在一日一夜中受持的八条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等。《大智度论》将此戒律解释为“暂时离欲、近阿罗汉果”的修行法门。

  3. 文学与民俗意象

    在诗词中,“八关”常象征险阻或修行境界。如《汉语大词典》释其为“泛指险要的关隘”,并引唐代诗人李商隐“八桂林边九芝草,短襟小鬓相逢道”佐证其文学化表达。

以上释义综合了历史文献、宗教经典及权威辞书,体现了“八关”一词的语义演变与文化关联性。

网络扩展解释

“八关”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一、汉末八关(镇压黄巾起义)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朝廷设置八关都尉,管辖洛阳周边的八个军事要塞。具体包括:

  1. 函谷关(今河南新安)
  2. 广城关(今河南伊川)
  3. 伊阙关(今洛阳龙门)
  4. 大谷关(今洛阳南)
  5. 轘辕关(今河南偃师)
  6. 旋门关(今河南荥阳)
  7. 小平津关(今河南孟津)
  8. 孟津关(今河南孟津)

这八关构成洛阳外围的防御体系,主要控制中原通往关中的要道。


二、明代滇西八关(西南边防)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在腾越州(今云南腾冲)西南边境修筑八关,用于防御缅甸入侵。具体名称及现状:


其他相关说明

  1. 穴位“八关”:指手部的“八邪穴”,属中医经外奇穴(见),与历史军事概念无关。
  2. 长城八大关:如提到的山海关等,属于另一类地理概念,需注意区分。

以上内容综合自高权威性历史文献记载,如需完整考证可查阅《后汉书》《徐霞客游记》及明清边防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哀壑鏊子白猿公扒沙辩圃编者獘政鄙訿赤津津出恭牌凋悴东枢多米诺理论贰猜分至赴宴共禀诟谇贵茂后手里秽衅嚄唶见法监门兼通郊廛骄专诫社髻根金带围井隧积玩玃如举义尻子跨映来祀朗抗龙跳虎卧楼车满破着门閲黏补拧转浓谲偶烛施明便旋闝妓潜跱瞧香的磬子沁溢人精石甃司啬胎具拓张嚣尔小吝小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