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寝的意思、露寝的详细解释
露寝的解释
(1).即路寝。露,通“ 路 ”。 汉 刘向 《说苑·辨物》:“ 齐景公 为露寝之臺。” 向宗鲁 校证:“露,《晏子春秋》作路。”《晋书·文帝纪》:“﹝ 咸熙 二年﹞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周书·武帝纪下》:“﹝ 建德 六年夏四月﹞庚戌,大会羣臣及诸蕃客於露寝。”参见“ 路寝 ”。
(2).露宿。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焦先》:“野火烧其庐, 先 因露寝。遭冬雪大至, 先 袒卧不移,人以为死,就视如故。” 唐 郑氏 《女孝经·贤明》:“ 虞丘子 不知所为,乃避舍露寝,使人迎 孙叔敖 而进之。”
词语分解
- 露的解释 露 ù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露水。白露。寒露。朝(乷 )露。甘露。 在室外,无遮盖:露天。露宿。露营。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露酒。枇杷露。 滋润:覆露万民。 表现,
- 寝的解释 寝 (寢) ǐ 睡,卧:寝室。寝车。寝宫。安寝。 睡觉的地方:就寝。寿终正寝。 皇家宗庙后殿藏先人衣冠之处,亦指帝王的坟墓:寝庙。陵寝。 停止,平息:其议遂寝(那种议论于是平息)。事寝。 面貌难看:貌
专业解析
露寝是古汉语词汇,具有两个核心含义,均与古代帝王相关,体现了其庄重与权威性:
-
帝王处理政务的宫殿(朝堂):
- 释义: 指帝王日常处理朝政、会见臣子的正殿或正宫。区别于休息、起居的寝宫(燕寝)。
- 来源依据: 此释义主要源于古代文献对宫室制度的记载与区分。如《周礼》等典籍虽未直接使用“露寝”一词,但详细记载了“路寝”(或称“大寝”、“正寝”)的功能,即天子或诸侯处理政事的场所。后世学者(如清代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在疏解时,常将“路寝”作为“露寝”的同义词或直接来源进行阐释,指出其“治事”的核心功能。(参考《汉语大词典》及古代礼制研究)
- 例证: 《汉书·元后传》有“露寝”的记载,唐代颜师古注曰:“露寝者,路寝也。”明确指出“露寝”即“路寝”,是天子处理政务的正殿。
-
帝王陵墓的墓室(玄宫):
- 释义: 指帝王陵墓地宫的核心部分,即安放棺椁的墓室。
- 来源依据: 此释义源于古代丧葬制度中对帝王陵墓的称谓。汉代及以后的文献中,“露寝”常与“陵园”、“园邑”等词并用,特指地下的墓室部分。如《史记·外戚世家》司马贞索隐引东汉应劭曰:“陵有寝、庙,……庙以藏主,寝以藏衣冠几杖象生之具。……寝者,陵上正殿,若平生露寝矣。”这里虽指陵上享殿(庙寝),但“露寝”一词被用来比拟帝王生前的正殿,其名称后来也延伸指代地下的核心墓室。(参考《辞源》、《史记》注疏及古代陵寝制度研究)
- 例证: 《后汉书·祭祀志下》记载东汉诸帝陵:“……为露寝,园邑象生平。”此处“露寝”即指陵墓地宫。
“露寝”一词承载着古代帝王制度的重要信息。其第一义项“朝堂正殿”(路寝)体现了帝王统治天下的日常政务空间;第二义项“陵墓玄宫”则象征着帝王身后永恒的居所。两者均指向帝王权威的核心所在,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宫廷建筑与丧葬文化的重要词汇。其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并得到《汉书》、《史记》及历代注疏等古籍文献的印证。
网络扩展解释
“露寝”一词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通假用法(通“路寝”)
指古代君主处理政务的正殿或重要宫室。
- 例证:汉·刘向《说苑·辨物》记载“齐景公为露寝之台”,此处“露寝”即“路寝”,指君主议政场所。
- 历史文献中常见于描述帝王居所,如《晋书·文帝纪》提到“帝崩于露寝”。
二、字面含义(露天住宿)
形容在露天环境下住宿,强调生活条件艰苦。
- 基本解释:由“露”(露天)和“寝”(睡觉)组合而成,常见于描述古代贫民、隐士或行军时的简陋居住环境。
- 例证:晋代皇甫谧《高士传》记载隐士焦先“野火烧其庐,因露寝”,体现清贫生活状态。
使用注意
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在古籍中多指“路寝”,而现代语境下更倾向字面解释。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说苑》《晋书》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卦阵保本奔育不琅鼓槎浮陈阅刺切丹纪单椒道德义务雕篆揲蓍草发签飞松偾车风月主甘棠海徼酣鬯豪猾回掌礁砂嘉穟解明进迁就要几宜贶临櫑具莲藕连筒流议龙骧罗摭门尉麛卵旻灵谬种流传飘马儿飘洋航海耆耄绮陌亲征秋潮牲口沈谧申束甚雨饰配殊深轸念素馆宿奸胎孕贪乐外源河威迫利诱巍然闲细浃渫细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