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印紫绶的意思、金印紫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印紫绶的解释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亦为表示品级之服饰。 魏 晋 以后,光禄大夫得假金章紫绶,因亦称金紫光禄大夫。《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 秦 官,金印紫綬。”《后汉书·皇后纪论》:“六宫称号,惟皇后贵人,金印紫綬。”亦作“ 金章紫綬 ”。《晋书·舆服志》:“贵人、夫人、贵嬪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綬。”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唐 李白 《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綬来相趋。”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一三二:“金章紫綬选高班,每每东头近圣颜。”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惟愿取黄卷青灯,及早换金章紫綬。”亦省称“ 金紫 ”。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何可入践常伯,超补三事。紆佩金紫,光国垂勋。”《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南史·江淹传》:“卿年三十五,已为中书侍郎,才学如此,何忧不至尚书金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印紫绶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性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官制,特指高官显爵的身份象征。其含义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金印

    指以黄金铸造的官印。秦汉时期,丞相、列侯、太尉等最高品级官员方可使用金质印章,代表行政权力的核心信物。《史记·货殖列传》载:“金印紫绶,公卿之饰也”,印证其材质与官职等级的严格对应关系。

  2. 紫绶

    紫色丝带编织的印纽绶带。按《汉官仪》记载,汉代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佩紫绶,九卿佩青绶,紫色成为顶级官僚的专属标识。这种色彩规制源于周代“以紫为贵”的礼制传统。

二、整体象征意义

该词组合后特指位列三公九卿的显赫官职,如《汉书·百官公卿表》明确将“金印紫绶”作为三公仪制标准。其核心内涵包括:

三、历史制度背景

秦汉推行“印绶制度”,形成严格的官阶标识系统: | 官阶 | 印质 | 绶色 | 对应官职| |------------|------|--------|-------------------| | 三公 | 金 | 紫 | 丞相、太尉等| | 九卿 | 银 | 青 | 太常、廷尉等| | 地方太守 | 铜 | 墨绿 | 郡守| 此制度被《晋书·职官志》完整继承,直至隋唐方逐渐废止。

四、文学引申义

唐宋诗词中常以“金紫”借代高位,如:

文献参考来源:

释义考据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古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历史制度引自《汉书·百官公卿表》(班固)、《通典·职官典》(杜佑);文学用例见《全唐诗》《宋史》。因古籍原典无网络公开链接,建议查阅权威出版社纸质或数据库电子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金印紫绶”是中国古代官员身份和品级的象征,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1.基本含义

2.历史背景与出处

3.等级意义

4.相关词汇

参考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襃后贬戮驳尧柴垛长短说钞夺搐鼻邸阁斗百草芳津封缠富安高工格除耿结耕者有其田圭影讧争秽志火热水深见势不妙柩路据险伉音匼帀狂孽魁北克了足龙榜乱阶鑪橐蛮陬门范弥日累夜配防胚乳漂海僻语菩萨低眉诮薄弃础清级甚口十方数量诉讼法谈薮逃突兔角龟毛涂山望巴巴无漏子乡魂仙狐贤僚显浅先天之精闲言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