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帶。古代相國、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師、太保、前後左右将軍及六宮後妃所掌。亦為表示品級之服飾。 魏 晉 以後,光祿大夫得假金章紫绶,因亦稱金紫光祿大夫。《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相國、丞相皆 秦 官,金印紫綬。”《後漢書·皇後紀論》:“六宮稱號,惟皇後貴人,金印紫綬。”亦作“ 金章紫綬 ”。《晉書·輿服志》:“貴人、夫人、貴嬪是為三夫人,皆金章紫綬。”後用以代指高官顯爵。 唐 李白 《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詩:“王公大人借顔色,金章紫綬來相趨。”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一三二:“金章紫綬選高班,每每東頭近聖顔。” 明 高明 《琵琶記·蔡宅祝壽》:“惟願取黃卷青燈,及早換金章紫綬。”亦省稱“ 金紫 ”。 漢 蔡邕 《陳太丘碑文》:“何可入踐常伯,超補三事。紆佩金紫,光國垂勳。”《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聖恩橫加,猥賜金紫。”《南史·江淹傳》:“卿年三十五,已為中書侍郎,才學如此,何憂不至尚書金紫。”
“金印紫绶”是中國古代官員身份和品級的象征,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金印紫绶》是一個典故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帝王的尊號和封爵,代表着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這個詞由四個字組成,分别是“金”、“印”、“紫”和“绶”,每個字都有其獨特的含義和象征。
下面是對《金印紫绶》詞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金印紫绶》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皇帝的封號和尊稱。金指的是皇帝的尊貴和權勢,印指的是皇帝的禦印,代表着皇帝的命令和決策權。紫是皇帝的尊色,代表皇權神聖不可侵犯。绶是皇帝的禦绶,用來系在衣物上,象征着皇帝的封爵和地位。
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然而,《金印紫绶》這個詞的古代寫法與今天的寫法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來說明這個詞的用法:
“他被授予《金印紫绶》的尊號,成為皇帝的親信和重要顧問。”
與《金印紫绶》相關的組詞有:
與《金印紫绶》近義詞:
與《金印紫绶》反義詞:
總而言之,《金印紫绶》是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詞語,代表了帝王的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