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涂山的意思、涂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涂山的解释

(1) [Tushan] 传说禹会诸侯及娶妻之地方

禹合诸侯于 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哀公七年》

涂山者, 禹所取妻之山也。——《越绝书·记地传》

(2) 具体位置说法不一,一说在今浙江西北,一说在安徽蚌埠西

详细解释

(1).古国名。相传为 夏禹 娶 涂山 女及会诸侯处。《书·益稷》:“予创若时,聚于 涂山 。” 孔 传:“ 涂山 ,国名。”

(2).山名。其所在有三说:(1)在今 安徽 怀远县 东南、 淮河 东岸,又名 当涂山 。《左传·哀公七年》:“ 禹 合诸侯於 涂山 ,执玉帛者万国。” 杜预 注:“ 涂山 在 寿春 东北。”《史记·夏本纪》:“予辛壬娶 涂山 ,辛壬癸甲,生 啟 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 司马贞 索隐:“ 皇甫謐 云‘今 九江 当涂 有 禹 庙’,则 涂山 在 江 南也。”参阅《太平寰宇记·濠州》。(2)在今 四川 重庆市 巴县 。俗名 真武山 。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禹 娶於 涂 ,辛壬癸甲而去,生子 啟 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 江州 涂山 是也,帝 禹 之庙铭存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 之北岸有 涂山 ,南有 夏禹 庙、 涂君 祠,庙铭存焉。”(3)在今 浙江 绍兴县 西北。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涂山 者, 禹 所娶妻之山也,去县五十里。” 张宗祥 校注:“《越絶》《吴越春秋》皆指 会稽 。”

(3). 涂山 女, 夏禹 的妻子。 汉 刘向 《列女传·魏曲沃负》:“ 夏 之兴也以 涂山 ,亡也以 末喜 。”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 涂山 四日离 大禹 ,你直恁地捨不得分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涂山”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主要涉及历史、地理和文化传说,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古国名
    相传为夏禹娶涂山女及会诸侯之地。据《左传·哀公七年》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此处涂山被视为大禹治水后统一诸侯的重要地点。

  2. 山名
    涂山的地理位置存在三种主流说法:

    • 安徽怀远县东南:位于淮河东岸,又名“当涂山”,是现今安徽蚌埠市禹会区的涂山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禹王宫、启母石等历史遗迹。
    • 四川重庆巴县:俗名“真武山”,《华阳国志》记载此处有禹庙及涂君祠。
    • 浙江绍兴西北:汉代《越绝书》称其为“禹所娶妻之山”。

二、历史传说与文化象征

  1. 大禹相关传说

    • 涂山是大禹娶妻(涂山女)及首次大会诸侯的地点,象征早期国家治理的雏形。
    • 民间有“禹娶涂山女”的故事,传说中涂山女为九尾狐化身,这一形象在《狐妖小红娘》等现代作品中衍生为“涂山氏”的浪漫爱情象征。
  2. 中华文明起源意义
    涂山被视为大禹治水导淮的基地,是中国最早王朝国家形态的诞生地之一。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景点的详细信息(如安徽涂山景区),可参考来源网页。

网络扩展解释二

涂山

涂山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包含涂和山两个字。

涂这个字由左边的氵(三点水)和右边的余(字的音符)组成。它的基本笔画有10画,属于常见的汉字之一。

山这个字由左边的山字旁和右边的彡(三个一)组成。它的基本笔画有3画,也是常见的汉字之一。

涂山一词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涂的本义为抹、擦,山则代表高大的地形。将涂和山两个字结合起来,可理解为擦拭山体,或指山上的痕迹、印记。

在繁体字中,涂山的写法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一般保持不变。

古时候的涂山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具体的写法已经无从考证。

例句:

1. 他经过涂山时,发现山腰上有数个涂鸦。

2. 我们顶着涂山上去,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气。

3. 那块涂山上青青的树林绵延至远方。

组词

涂山组词举例:涂山如画、涂山一脉、山涂、涂山之行等。

近义词

涂山的近义词有:山脉、群山、山岭。

反义词

涂山没有明显的反义词,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来选择相应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