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仿 金粟山 藏经纸制成的一种纸。 清 金人瑞 《关门》诗:“关门对雨静焚香,到地垂帘孟夏长。小妇横舒金粟纸,先生篆写《远游》章。”
金粟纸是宋代著名的笺纸,其名称源于浙江海盐县金粟山一带的藏经纸制作工艺。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起源
金粟纸是仿照金粟山藏经纸制成的纸张,因原纸由金粟寺(建于三国吴代)收藏而得名。宋代时,该寺藏有大量北宋纪年的经卷,纸张背面印有“金粟山藏经纸”红色印章,后逐渐被仿制为书写用纸。
工艺特点
历史变迁
金粟寺原藏经纸因品质出众,屡遭盗取,导致存世量锐减,至明清时期已极为罕见,仅仿制品流传。
文化价值
作为宋代名纸的代表,金粟纸不仅体现了古代造纸技术的高超水平,也承载了佛教经典保存与文人艺术创作的双重历史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金粟寺地理位置或具体制作工艺,可参考、4等来源。
《金粟纸》是指一种古代的宝贵纸张,由黄金和粟米制成,因而得名。
《金粟纸》的拆分部首是金(金字旁),笔画为8画。
《金粟纸》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梁书·集注》中记载:“梁武帝遣使者宋王以金粟纸一束”。由此可见,金粟纸是古代贵族和皇室的特殊用纸。
《金粟纸》的繁体字是「金粟紙」。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金粟纸》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为「金食纸」。
1. 他以一张金粟纸写下了重要的宣言。
2. 那本古籍保存在一块珍贵的金粟纸上。
1. 丝绸、纸张、墨迹、文献、字画。
2.黄金、稻谷、贵重、价值、宝贵。
金纸、金片纸。
普通纸、废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