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粟山藏经纸的意思、金粟山藏经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粟山藏经纸的解释

纸名。《金粟笺说》引 潘泽6*《金粟寺记》:“寺先有 宋 藏数千轴,皆硬黄复茧,后人剥取为装贉用,零落不存,世所传 金粟山 藏经纸是也。或云 唐 藏矣。”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金粟山藏经纸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金粟山藏经纸是中国古代造纸工艺中的珍品,特指宋代浙江海盐金粟寺为刊印《大藏经》而特制的优质纸张。其名称包含三重含义:

一、定名溯源

  1. 金粟山

    指纸张产地标志。金粟山位于浙江海盐西南(今属海宁市),因山形如粟、秋日泛金而得名。北宋时期,山麓的「金粟寺」为江南名刹,此处设有造纸作坊专供寺院经卷用纸。

    来源:《海盐县志》(清光绪刊本)、《浙江通志》

  2. 藏经纸

    特指佛教典籍专用纸。唐宋寺院为保存佛经,常定制加厚、防蠹的纸张抄印经卷,此类纸张统称「藏经纸」。金粟寺所制因品质卓绝,渐成该类纸张的代称。

    来源:《纸鉴:中国古纸谱》(方晓阳著)

二、物理特征

  1. 材质工艺

    以楮树皮(构皮)为原料,经蒸煮、漂洗、捶捣等工序制成。纸面施蜡砑光,质地厚韧莹滑,可双面书写。部分纸张加入黄檗汁染潢,兼具防蛀功能。

    来源:《中国造纸史》(潘吉星著)

  2. 外观辨识

    典型特征为纸色浅褐(米黄),帘纹细密(约每厘米7-8道),纸背常钤「金粟山藏经纸」朱印或墨书标注。明代高濂《遵生八笺》称其「纸性坚莹,裁卷可久」。

    来源:《遵生八笺·卷十五》(明万历刻本)

三、文化价值

  1. 宗教与工艺结合

    金粟寺藏经纸印证了宋代佛教兴盛推动的造纸技术革新。其精工细作体现了寺院对佛经保存的重视,也反映了浙江地区皮纸工艺的巅峰水平。

    来源:《宋代佛教与手工业发展研究》(李华瑞著)

  2. 后世影响

    明清文人推崇其古雅,裁作书画引首、装潢帖册。清代内府曾仿制「金粟笺」,现故宫博物院藏《乾隆仿金粟山藏经纸》可见其工艺传承。

    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院藏文物-造纸」专题

网络扩展解释

金粟山藏经纸是宋代特有的名纸,因专供浙江海盐金粟山广惠禅院抄写《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等佛教经典而得名。以下是其核心信息:

1.起源与背景

2.原料与工艺

3.特点与用途

4.历史地位

延伸说明

金粟山藏经纸的生产时间集中在北宋熙宁至元丰年间(1068-1085),后因需求增加出现仿制品,但原纸因工艺考究仍被视为珍品。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工艺细节或现存文物,可参考故宫博物院等权威机构的文献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拔碇罢归白翰宝檀部督侧聆长楸偿责劖言讪语扯旗放炮赤杨重床叠架粗粗存録错兵大夥德薄登涂读书人風變奉率干巴利脆规勉黄面老禅花屏湖滨湖唇狐惑胶舟及宾有鱼竭蹷结庐抗颜为师狼须六点儿飂风留鸟麦丘之祝绵络悯世农本驽马铅刀骐骥过隙倾崄僧厨上引首省司射囿使君子司狱通门魏王堤问讳文奸济恶卧鹿坞候香肉闲可小佞小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