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礼,初至人家,先问以祖先名讳,以免触犯。《礼记·曲礼上》:“入门而问讳。”
“问讳”是一个源自古代礼仪的词语,其核心含义与避讳习俗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问讳指古时拜访他人时,需先询问对方祖先名讳,以免在交谈中无意冒犯。这一行为体现了对主人家族传统的尊重,源自《礼记·曲礼上》中的“入门而问讳”。
如今,“问讳”可引申为在交流中主动了解并避开他人忌讳或敏感话题。例如:
“问讳”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他人尊重的态度,其核心精神——主动规避冒犯——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问讳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询问他人的称谓或名字是否可以使用。通常用于婚姻、亲属关系或职务等方面的礼节。
问讳的拆分部首是口,笔画数为11画。
问讳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礼》中的“问字讳父,问字讳兄”等用法。在古代社会,人们对长辈及社会地位较高者进行称谓的选择十分讲究,以显示对长辈的尊敬和对社会等级的重视。
在繁体字中,问讳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问和讳的形态与现代略有不同。问字以“門”字旁为偏旁,如“閃”;而讳字则以“言”字旁为偏旁,如“訟”。这些写法的基本形态在现代字形中仍然保留。
1. 我打算要结婚了,请问讳吗?
2. 他要参加新工作的入职仪式,请问讳他的称呼是什么?
问讳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成更复杂的词语,例如:
1. 讳名(含义:避讳使用某人名字)
2. 问候(含义:向人问好)
3. 讳莫如深(含义:避而不谈,深藏不露)
近义词:称呼、称谓
反义词:直呼其名、直呼其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