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使君子的意思、使君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使君子的解释

植物名。又名留求子。使君子科,常绿蔓生,木质,长二丈许,五月花开如穗状,红色,可观赏。实长寸许,外壳青黑有稜,内仁可供药用。性温味甘,功用消积杀虫,是驱除蛔虫的特效药。俗传 潘州 郭使君 疗小儿多用此药。后因称为“使君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使君子》:“原出 海南 交趾 ,今 闽 之 绍武 , 蜀 之 眉州 ,皆栽种之,亦易生。其藤如葛绕树而上……仁长如榧仁,色味如栗,久则油黑不可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使君子是汉语中兼具植物学与中药学意义的复合词。根据《中华本草》记载,使君子为落叶藤本植物,学名Quisqualis indica L.,其成熟果实称为"使君子",因古代医家认为该植物具有"健运脾胃"的功效,得名自"使脾土健运如君子"的意象。

从植物形态特征分析,《中国植物志》描述其茎长2-8米,叶对生呈椭圆形,伞房状穗状花序含十余朵管状花,果实呈纺锤形具五棱,成熟时由青转黑。这种独特的形态特征使其在《本草图经》中被标注为"岭南特有藤本,花果俱备药用"。

在中医药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明确其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经。主要含使君子氨酸、胡芦巴碱等成分,临床应用以驱蛔虫著称,尤宜小儿蛔积症。值得注意的是《雷公炮炙论》特别强调"去壳取仁,微炒用"的炮制规范。

该词汇的语义发展脉络清晰:最初作为植物名称见于唐代《新修本草》,宋代《证类本草》始载药用价值,明清时期《本草纲目》系统总结其"健脾胃、除虚热、杀三虫"三大功效,完成了从植物指称到专业药名的语义定型。

网络扩展解释

“使君子”一词的含义需从植物学和语言学两个角度综合解释:

一、植物学定义

使君子(学名:Quisqualis indica L.)是桃金娘目使君子科攀援灌木,具有以下特征:

  1. 形态特征:高可达8米,叶对生呈卵形,穗状花序倒垂,花色随花期变化(初白→粉→红),果实卵圆形,种子白色纺锤形。
  2. 分布与习性:原产中国四川、广东、广西等地,喜向阳背风、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3. 药用价值:种子为驱蛔虫特效药,主治小儿疳积、虫积腹痛,兼具健脾胃、消积滞功效。叶可外用治疗皮肤病,具杀虫解毒作用。

二、名称由来

相传古代潘州(今广东高州)医师郭使君常用此药治疗小儿寄生虫病,故得名“使君子”。

三、其他含义补充

在成语中,“使君子”可指代“有能力、有修养的人”,但此用法较为少见,且与植物学定义无直接关联。


提示:使君子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过量可能引起呃逆、头晕等副作用。其观赏特性详见描述的园艺应用。

别人正在浏览...

笔划避藉陛宾朋不知甘苦尝醪迟局痴鼠拖姜错违刀耕火耘店面鵰翎递献鹅鼻饵诱绠短汲深个人主义犷烈过候过税黑耀石蛱蝶图煎豆摘瓜减亏禁察刊授教育揽承龙种露拍漉汔眇岁谋事在人末照拿黑杵碾场拗项贫嘴薄舌谱氏迁方牵畏倾附齐气虬床气象券直裙襦曲全热渴任过丧室蛇腹断赊买石女四从摊盆特见餧人温凊问慰相会仙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