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的意思、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的详细解释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的解释
见“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
词语分解
- 十室的解释 .十户。《汉书·伍被传》:“於是百姓悲痛愁思,欲为乱者十室而六。”.犹言家家户户。《隋书·音乐志上》:“ 有夏 多罪, 殷 人涂炭。四海倒悬,十室思乱。”
- 忠士的解释 忠义之士。《孔子家语·贤君》:“佞臣諂諛,窥导其心;忠士折口,逃罪不言。” 汉 刘向 《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网络扩展解释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是一个古代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核心释义
- 字面意思:即使是仅有十户人家的小城镇(邑),也必定存在忠诚贤良的人(忠士)。
- 深层含义:强调人才无处不在,不能以地域大小或人口多寡衡量贤能之士的存在。
出处与演变
- 原始出处:最早见于汉代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关联典籍:该成语可能脱胎于《论语·公冶长》中孔子所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后经刘向改编为“忠士”,更突出忠诚与才能的结合。
结构与用法
- 语法特点:复句式结构,常与“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并列使用,形成类比。
- 应用场景:
- 赞美人才:用于强调任何环境中都可能涌现杰出人物。
- 劝诫勿轻小:提醒人们不要轻视小地方或普通群体中的潜在力量。
- 近义词: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十步芳草。
权威性补充
- “忠士”定义:指忠义之士,强调品德与才能兼备(见《孔子家语》《汉书》等典籍)。
- 历史引用:汉武帝曾引用类似表述彰显求贤若渴的态度(“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示例延伸
- 现代可引申为:在团队、社群甚至小型组织中,往往存在值得信赖的骨干成员。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的意思: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是一句出自《论语》中的名言,意思是“一个由十个家庭组成的村落中,一定会有忠诚的人。”这句话强调了忠诚和正直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拆分部首和笔画: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这句话的部首和笔画拆分如下:
十(一画)+ 宀部(宀:字头压住三点水)
室(宀:字头压住三点水)+ 十(一画)
之(丿:撇3点一个)+ 邑(邑:两个人的组合)
必(心:两点加着一个)+ 有(月:上方有个凸起)
忠(心:两点加着一个)+ 士(一画)
来源: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繁体: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的繁体字为《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十室之邑,必有忠士》这句话的字形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在书写风格上可能存在些许差异。
例句:
他是这个小镇上的“十室之邑,必有忠士”,一直坚守正义的价值观。
组词:
1. 忠诚:指对事业、组织或个人忠实、忠心的态度或行为。
2. 士人:古代有学识、修养的人。
3. 邑民:指一个村落、城市或地区的居民。
近义词:
1. 忠臣:具备忠诚之心的朝廷官员。
2. 忠心:指对主人或事业具有忠诚、忠诚度高的感情或态度。
反义词:
奸邪:指心怀叵测,不诚实、不正直的行为或态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