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节日相互送礼。谓之“餽节”。餽,通“ 馈 ”。《元典章·户部七·杂例》:“一勾到官,便则枷禁决挞,恣意骗胁,以供餽节之费。”
“馈节”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基本含义
指旧时节日期间相互赠送礼物的习俗。其中“馈”通“馈”,意为赠送;“节”指节日,整体强调在特定节庆时通过礼物传递祝福与友好。
历史背景
该词在元代文献《元典章·户部七·杂例》中有明确记载,提到官员借节日之名敛财的现象:“以供餽节之费”,侧面反映当时节日送礼的普遍性。
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节日、庆典等场合的赠礼行为,例如春节、中秋等传统节庆,或文人雅士间的礼节性往来。
现代关联
虽然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此词,但其内涵与当代节日互赠礼物(如春节红包、中秋月饼)的习俗存在文化延续性,需注意古代“馈节”更强调双向互赠,而非单方面送礼。
提示:若需具体历史案例或不同朝代的演变细节,可参考《元典章》等古籍文献原文。
馈节,是由“馈”和“节”两个字组成的词汇。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馈字的拆分部首为⺈(丨字旁)和饣(食字旁),总共有9画。它的意思是给予、提供,通常用于描述给予别人物质或精神上的供养。
馈字来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最初指遵循礼仪给祖先、神灵或高级官员献上食物、礼品等供奉。后来逐渐引申为给与他人物质或精神上的供养。
繁体字为餽。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为食回合,并且还有一种写作辶回合的形式。食表示供养,回合表示奉献之意。
例句:他馈送给我一本书作为生日礼物。
节字的拆分部首为⺝(月字旁),总共有11画。它的意思是节日、节令、规定。节亦引申为节制、约束的意思。
节字最早指农历的节气和节日,后来在泛指特定的时期或日期,如春节、元宵节等。同时节也表示划定的限度、规定的范围,或表示遵守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
繁体字为節。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为継。
例句:这个节日是我们家乡的传统节日。
馈节:给予、供养、节奏、规定、限制
馈赠、赠送、供给、进献、奉献
索取、接受、拒绝、剥夺、节外生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