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金制的马匹。《汉书·张骞传》:“天子既好 宛 马,闻之甘心,使壮士 车令 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 宛王 贰师城 善马……﹝ 宛王 ﹞遂不肯予 汉 使。 汉 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
(2).指 金马门 。《文选·扬雄<解嘲>》:“ 公孙 创业於 金马 ,驃骑发跡於 祁连 。”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 公孙弘 对策於 金马门 。” 宋 叶适 《题费肃校书遗事》诗:“郤辞 金马 直,归卧 锡山 峯。” 清 黄宗羲 《与陈介眉庶常书》:“若復使之待詔 金马 , 魏野 所谓断送老头皮也。”
(3).指 汉 代国家藏书之所。 汉 班固 《两都赋》序:“内设 金马 石渠 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圣上好文,书籍之盛事,自古未有…… 前汉 有 金马 、 石渠 , 后汉 有 兰臺 、 东观 。”
(4).指朝廷或帝都。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自家 章惇 ……鼠钻倖穴,因而位列铜螭;孤假权门,自此威行金马。” 康有为 《和临桂周黻卿翰林有感》:“蹉跎梦金马,感愴泣铜駞。”
(5).借指翰林院。亦指翰林。 宋 徐铉 《柳枝》词:“ 金马 词臣赋小诗,梨园弟子唱新词。” 明 何景明 《春雪诸翰林见过》诗之二:“置酒邀金马,开轩对玉珂。” 清 龚自珍 《洞仙歌》:“又七载低颜软尘红,向 金马 词场,讯他荣悴。”参见“ 金********* ”。
(6).我国 福建省 沿海 金门 、 马祖 两岛的并称。
“金马”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金制马匹
指用黄金铸造的马形器物,常见于古代外交或赏赐场景。例如《汉书·张骞传》记载,汉武帝曾派使者携带“千金及金马”向西域求取良马。
金马门
汉代宫门名,为学士待诏之处,后成为人才荟萃的象征。如《文选·扬雄<解嘲>》提到“公孙创业於金马”,指公孙弘在此受汉武帝重用。
汉代国家藏书机构
与“石渠阁”并称,是汉代皇家藏书之所。班固《两都赋》序中提及“内设金马石渠之署”。
代指朝廷或帝都
引申为权力中心,如明代陈汝元《金莲记》用“威行金马”形容权倾朝野。
翰林院或翰林学士
因金马门与学术相关,后世借指翰林院及翰林官员,如叶适诗句“郤辞金马直”。
福建金门、马祖的合称
现代用法中,特指我国福建省沿海的金门岛和马祖列岛。
补充说明
《金马》是一个成语,意为“金色的马”,特指古代中国历史上被赐予金色马匹的地位和尊贵。这个词常用来形容地位崇高、身份显赫的人。
《金马》的拆分部首是“金”和“马”,其中,“金”是金属部首,表示与金属有关的意义;而“马”是马部首,表示与马有关的意义。笔画方面,“金”字有8画,“马”字有4画。
《金马》这个词的来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史记·项羽本纪》。其中记载了汉朝末年,项羽在刘邦的进攻下,被迫撤退的故事。当时,项羽被迫离开自己的后援军队,只身一人准备逃跑,却遇到了樊哙送来的母马和金鸢(金银装饰品)。项羽在得到这匹金色的良马后,骑上它逃离了危险。后来,金色的马成为象征着高尚品质、贵族地位和英勇精神的象征,因此演变成了成语《金马》。
《金马》的繁体字为「金馬」。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金字的写法变体较多,有「釒」、「鈙」等写法,这些写法在简化字改革后逐渐被统一为「金」。而马字在古代书法中有多种写法,现在常见的马字是根据行书演变而来的。
1. 他是这个行业的金马,深受大家的尊敬和青睐。 2. 那位演员以其出色的表演赢得了金马奖。
组词:金牌、纯金、马匹、马跃、金碧辉煌。
近义词:元马、金牛、金驴
反义词:铁马、霜马
贝函逋孽槽钢淳笃处之夷然堕马妆掇石二胜环发明权妇教抚喻高侣贡箋瓜战贵地行百里者半九十红得发紫踝子骨花緑头护坦豭熊解诮赍具尽着纠论绝对真理栲栳圈拉客连畔磷光[现象]緑云鬟冒籍面诤民间艺术佞巧驽筋鹏鸟平配青莲宇取怒曲谢饶赦埏陶生辉奢求水冲私急私剑松柏之寿讼铃松叶调和阴阳通日五箭乌鹊歌嫺习綫形效胜瑕眚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