抿耳的意思、抿耳的详细解释
抿耳的解释
犹帖耳。驯服,顺服貌。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一折:“这箇不是大虫,是我养熟了的箇小猫儿,又唤做善哥,我如今唤他一声善哥,他便抿耳攒蹄,伏伏在地。”《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那贼好容易褪出那隻手去,却又受了两处误伤,被那剑划了两道口子,抿耳低头,也吃绑了。”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他想,也许多少能帮助大家一些,不致完全抿耳受死的听 大赤包 摆布。”
词语分解
- 抿的解释 抿 ǐ 刷,抹:抿子(妇女梳头时抹油用的小刷子)。抿头发。 (嘴、翅膀等)收敛,稍稍合拢:抿嘴。 收敛嘴唇,少量沾取:抿酒。 擦拭:抿泣(揩拭眼泪)。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耳的解释 耳 ě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坕 )。耳垂。耳鬓厮磨(?)。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 听说:耳闻。耳软。耳顺
网络扩展解释
“抿耳”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mǐn ěr,形容动物或人驯服、顺从的姿态。以下是该词的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指耳朵贴伏、身体低垂的状态,常用于描述动物(如猫、狗)或人在顺从、畏惧时的表现,强调“驯服、温顺”的样貌。
- 引申含义:在文学作品中也可隐喻人因受压制而隐忍、屈服的状态。
2.出处与例句
- 古典文学:
- 元代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一折中提到:“他便抿耳攒蹄,伏伏在地”,此处通过“抿耳”描绘动物被驯服后的动作。
- 清代《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中形容贼人受制后“抿耳低头,也吃绑了”,表现人物屈从的姿态。
- 现代文学:
- 老舍《四世同堂》中写道:“不致完全抿耳受死的听大赤包摆布”,隐喻人物在压迫下的隐忍。
3.使用场景
- 动物描述:如“小猫抿耳缩在角落”,体现动物的温顺或受惊状态。
- 人物刻画:多用于形容被动服从、不敢反抗的情境,含一定贬义色彩,例如“他抿耳听命,不敢违逆”。
4.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帖耳、俯首、驯服。
- 关联词:“抿耳攒蹄”(形容动物四蹄收拢、全身贴伏)。
“抿耳”通过具体形态(耳朵贴伏)传递抽象的行为或心理状态,常见于文学描写,兼具形象性与情感色彩。如需更全面的文献例证,可参考《汉典》《儿女英雄传》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抿耳》的意思
《抿耳》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用手指轻轻地掐住耳朵。
拆分部首和笔画
《抿耳》的部首是手,笔画数是9。
来源
《抿耳》是由手部旁和人字旁组成的汉字。
繁体
《抿耳》的繁体字是「抿耳」。
古时候汉字写法
《抿耳》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相同。
例句
他蹲在地上,抿耳聆听远处传来的声音。
组词
组成《抿耳》的其他词组包括「抿嘴」、「抿紧」、「耳朵」等。
近义词
与《抿耳》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掐耳朵」、「捏耳朵」。
反义词
与《抿耳》意思相反的词语是「放手」、「松耳朵」。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