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他人不同席。独坐一席,以示尊显。《后汉书·王常传》:“七年,使使者持璽书即拜 常 为横野大将军,位次与诸将絶席。” 李贤 注:“絶席,谓尊显之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乃称絶席之雄,直方之举耳。”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 韩侂胄 ﹞自为太师、郡王,擅国命,絶席卿相。”
“絶席”(拼音:jué xí)是古代汉语中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及用法如下:
指独坐一席,不与他人同席,用于彰显身份尊贵或地位特殊。这种礼仪形式常见于古代帝王、重臣或受封者,体现其与众不同的地位。
历史文献
文学作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后汉书》相关篇章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絶席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絶」和「席」。
「絶」的部首是「糸」,意为丝线,它有六画; 「席」的部首是「巾」,意为巾帼,它有带有底部附着物的六画。
「絶」一词,最早的意思是割断、断绝。而「席」则指的是坐的地方。结合在一起,「絶席」的意思是要断绝坐席,即废除座位,不让人坐。
「絶席」在繁体字的写法是「絕席」。
在古时候,「絶席」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不过,在现代汉字标准规定中,它们的写法是「絶」和「席」。
1. 面对不公,我们要坚决絶席。
2. 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在公司的地位,几乎可以说被絶席了。
绝交、绝食、绝情、绝望、绝对、席地而坐、席卷、席位
撤座,撤销座位
设席,设立座位
版行崩崩菠萝蜜不能不昌教谄祭逞势乘邅储邸粗犷亶父倒腾大小米顶梁骨访辑反眼不识反左书风缓风奇抚襟抚养公善垢蠹诡类果若皓苍混汞浑人假道焦炎几笔亟亟局度决科机要泬漻戡翦枯尸烈缺立男流矢丽黠民爱磨擦眤眤普洛美修斯强立琼田草企向三乏舍利子申白神疲尸宠适历碎冰同榜伪妄斡勒无念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