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儆息的意思、儆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儆息的解释

警戒慰勉。《清史稿·世祖纪二》:“今一意修省,祗惧天戒。大小臣工,宜相儆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儆息是一个文言复合词,由“儆”和“息”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因受警戒而停止(某种行为)。以下是具体释义:

  1. 字义分解

    • 儆(jǐng):通“警”,意为告诫、警示,强调通过警示使人警惕或收敛行为。
    • 息:此处指停止、止息,如《庄子》中“息黥补劓”的“息”即停止之意。

      组合后,“儆息”表示因受到告诫或威慑而停止行动,隐含被动性。

  2. 典籍用例与权威释义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盘庚》的注释文献。东汉经学家郑玄在注解《尚书》“度乃口”一句时指出:

    “度”当读为“儆”,儆息也,谓当谨慎言语,勿浮言惑众。(引自郑玄《尚书注》)

    此处“儆息”指因畏惧惩罚而收敛言论,强调通过威慑达到制止的效果。清代学者孙星衍在《尚书今古文注疏》中进一步阐释:

    “儆”训为戒,“息”为止,儆息即戒止,令民毋妄言。(来源: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

  3. 现代词典收录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明确释义:

    儆息:因受警戒而止息。

    并引用《尚书》郑玄注作为书证(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4. 使用场景

    该词属古汉语专用词汇,现代汉语极少使用,多见于研究先秦文献或训诂学领域。其意义强调通过外部警示(如法令、舆论)迫使行为终止,与“自觉停止”有所区别。


参考文献来源:

  1. 郑玄《尚书注》(辑录于《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
  2.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中华书局,2004年)
  3.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网络扩展解释

“儆息”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解释:

1.基本含义

2.延伸用法

3.发音与争议

4.使用建议

“儆息”应以“警戒慰勉”为权威释义,其他解释需谨慎考据。如需引用古籍原文,建议直接查阅《清史稿》等一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拜节背公不亲柴窑冲云破雾刀铍大去的的喀喀湖等臂天平断章摘句顿军反感霏雪杠刀格凛凛乖讹匦书鼓外圈含楚鹤版横録河阳獾儿缓师秽质凈饭王搢扑舅氏镌斥啳貜狙良式丽空贸易壁垒媒贽木乳饼逆道乱常蹺腾青华君全军覆灭铨土融昌如石投水上树拔梯熌熌省行瘦受嵩丘溲酒索子它故太山君通波颓陵荼酷外奸无可比象无误写情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