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惨重的苦难。 三国 魏 阮籍 《吊某公文》:“沉渐荼酷,仁义同违,如何不弔,玉碎冰摧。”《晋书·谢玄传》:“臣同生七人,凋落相继,惟臣一己,孑然独存,在生荼酷,无如臣比。”《宋书·徐羡之传》:“播迁之始,谋肆酖毒,至止未几,显行怨杀,穷凶极虐,荼酷备加。”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荼酷汉语 快速查询。
“荼酷”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与历史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词义解析
“荼”本指苦菜,引申为毒害、残害,《尚书·汤诰》有“罹其凶害,弗忍荼毒”之句;“酷”表程度极甚,含严酷、惨烈之意。二者组合后,“荼酷”形容如毒害般深重的苦难或残酷迫害,语义较单字更重,强调极端惨烈的境遇。
二、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代典籍,如《晋书·姚泓载记》载刘裕评价姚氏政权“遭家荼酷”,指其家族内乱导致的惨痛灾祸;《宋书·殷琰传》亦用“阖门荼酷”描述家族蒙受的沉重打击。此类用法均指向因暴力、灾祸引发的集体性苦难。
三、现代释义
《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收录“荼酷”为“惨重的苦难”,释义侧重其程度深重与悲剧性色彩。当代使用中,该词多出现于历史研究或文学评论领域,用于描述战争、政治斗争等造成的群体性创伤。
“荼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下有细微差异,具体解释需结合权威来源:
主要见于魏晋南北朝文献: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冷酷无情”,实为误解。这种误读可能源于对“酷”字的现代语义迁移,但根据古代文献用例,“荼酷”始终指向承受苦难而非施加暴行,需注意古今词义差异(与对比)。
邦纪搬石砸脚巢夷丑人多作怪船坚炮利出官触死贷借大重蹬空东西南北咄駡翻滚烦想丰恩丰羡更唱迭和共亿勾追怪伟桂玉之地哼唱灰惨惨篲星煎点洁馨吉瑞九工絶路坎轲犒勤朗榆沦匿旅邸毛茛苗胤谋听计行内乐平展恰待乾相思遣用诠量确指讪讥杀伤半径沙石舍眷慎志树恩天庾蜩蜕铁板铜絃头段物维绳相牟香乾闲毁肖化小娄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