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锢,禁止做官或参与政事。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 兴 免官, 稜 坐禁固。”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会遭党事,禁固二十年。”《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人道絶绪,禁固明时。” 李善 注:“錮与固通。”《晋书·温峤传》:“时制 王敦 纲纪除名,参佐禁固。”
“禁固”在现代汉语中属于不规范用词,规范的写法应为“禁锢”。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及《汉语大词典》解释,“禁锢”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法律与人身限制
指古代对犯罪者实施的终身不得为官的刑罚,如《汉书·刑法志》记载:“禁锢之刑,禁其仕进”。现代引申为通过法律或暴力手段限制人身自由,如“非法禁锢他人”属违法行为(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思想与行为束缚
用于描述对思想、言论或社会活动的压制,如鲁迅在《华盖集·通讯》中批判:“旧社会的禁锢,比罐头还严密”(来源:《汉语大词典》)。
医学与生物学概念
在传统中医典籍中,该词偶指气血阻滞的病状,如《黄帝内经》提到“寒气入络,致血脉禁锢”(来源:《中医术语大辞典》)。
该词为联合式合成词,本义强调“禁”与“锢”双重限制,其中“锢”原指熔化金属堵塞物体空隙,后引申为彻底封闭。现代汉语中多作动词使用,如“禁锢思想”“冲破禁锢”等短语。
“禁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禁固”是“禁锢”的异体写法,指通过法令或制度禁止某人担任官职或参与政事。例如东汉时期官员因党争被长期禁止任职的现象,即称为“禁固”。
现代汉语中,“禁固”一词已较少使用,通常以“禁锢”为标准写法,含义扩展为广义的“限制自由”,如思想禁锢、人身禁锢等。
鞴绳博物洽闻苍灵宠谕赐玦粗恶大多诞僻胆识翻毛肥喏复书傅延年合拢鹤目后裔花口黄昏汤花源虎节交佩精密九弦琴讥望开涖酷日凉宇敛思理书卵生履霜马耳磨房袢袄平格倾国倾城琼毂穷鸟投人鳅鱓塙覈蠼螋疮乳腐如夫人睿德赏接善谑删易少共国际烧眉之急剩味水箭顺续私感屋子响铁衔口垫背小儿麻痹症小司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