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固的意思、禁固的详细解释
禁固的解释
禁锢,禁止做官或参与政事。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 兴 免官, 稜 坐禁固。”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会遭党事,禁固二十年。”《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人道絶绪,禁固明时。” 李善 注:“錮与固通。”《晋书·温峤传》:“时制 王敦 纲纪除名,参佐禁固。”
词语分解
- 禁的解释 禁 ī 受得住,耐久:禁受。禁得住。禁不起。弱不禁风。 忍耐,制止:不禁笑起来。 禁 ì ㄐㄧㄣˋ 不许,制止:禁止。禁绝。禁书。禁令。禁赌。禁欲。禁锢。情不自禁。 法律或习惯上制止的事:犯禁。违
- 固的解释 固 ù 结实,牢靠:坚固。稳固。巩固。凝固。加固。 坚定,不变动:固执。固定。固本。 本,原来:固有。固步自封(亦作“故步自封”)。 鄙陋(见识浅少)。 姓。 笔画数:; 部首:囗;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禁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一、基本解释
“禁固”是“禁锢”的异体写法,指通过法令或制度禁止某人担任官职或参与政事。例如东汉时期官员因党争被长期禁止任职的现象,即称为“禁固”。
二、字义分解
- 禁(jìn):
- 本义为“禁止”,如《说文解字》释为“吉凶之忌也”。
- 引申为拘押(如“监禁”)、法令限制(如“禁书”)。
- 固(gù):
- 此处通“锢”,表示限制、封闭,如《汉书》中“锢”指“铸塞”,即封闭隔绝。
三、历史用例
- 东汉党锢事件:蔡邕《陈太丘碑文》记载“会遭党事,禁固二十年”,指官员因党争被禁止参政长达二十年。
- 法律惩处:汉代应劭《风俗通》提到“兴免官,稜坐禁固”,即官员因罪被免职并限制从政。
四、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禁固”一词已较少使用,通常以“禁锢”为标准写法,含义扩展为广义的“限制自由”,如思想禁锢、人身禁锢等。
参考资料
- 汉典、搜狗百科、沪江词典等权威来源均提供了词义及历史背景。
- 如需完整文献出处,可参考《风俗通》《陈太丘碑文》等原文(见、8)。
网络扩展解释二
禁固
禁固是一种刑罚,指将犯罪分子限制在特定的场所内一定的时间,剥夺其自由,以作为对其犯罪行为的惩罚。
拆分部首和笔画
禁字的部首是示,笔画数为9;固字的部首是囗,笔画数为8。
来源
禁固一词首见于《刑法典》,用以规定刑罚的种类之一。
繁体
繁体字为禁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禁字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
例句
法官判处罪犯禁固三年,以示对其犯罪行为的严肃处理。
组词
禁锢、禁闭、禁酒、固执、固态、固体
近义词
徒刑、拘禁、监禁
反义词
释放、无罪释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