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锢,禁止做官或參與政事。 漢 應劭 《風俗通·過譽·司空颍川韓稜》:“ 興 免官, 稜 坐禁固。” 漢 蔡邕 《陳太丘碑文》:“會遭黨事,禁固二十年。”《文選·曹植<求通親親表>》:“人道絶緒,禁固明時。” 李善 注:“錮與固通。”《晉書·溫峤傳》:“時制 王敦 綱紀除名,參佐禁固。”
“禁固”在現代漢語中屬于不規範用詞,規範的寫法應為“禁锢”。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及《漢語大詞典》解釋,“禁锢”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法律與人身限制
指古代對犯罪者實施的終身不得為官的刑罰,如《漢書·刑法志》記載:“禁锢之刑,禁其仕進”。現代引申為通過法律或暴力手段限制人身自由,如“非法禁锢他人”屬違法行為(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思想與行為束縛
用于描述對思想、言論或社會活動的壓制,如魯迅在《華蓋集·通訊》中批判:“舊社會的禁锢,比罐頭還嚴密”(來源:《漢語大詞典》)。
醫學與生物學概念
在傳統中醫典籍中,該詞偶指氣血阻滞的病狀,如《黃帝内經》提到“寒氣入絡,緻血脈禁锢”(來源:《中醫術語大辭典》)。
該詞為聯合式合成詞,本義強調“禁”與“锢”雙重限制,其中“锢”原指熔化金屬堵塞物體空隙,後引申為徹底封閉。現代漢語中多作動詞使用,如“禁锢思想”“沖破禁锢”等短語。
“禁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禁固”是“禁锢”的異體寫法,指通過法令或制度禁止某人擔任官職或參與政事。例如東漢時期官員因黨争被長期禁止任職的現象,即稱為“禁固”。
現代漢語中,“禁固”一詞已較少使用,通常以“禁锢”為标準寫法,含義擴展為廣義的“限制自由”,如思想禁锢、人身禁锢等。
才林草頭瞠目挢舌持律吃用出羞瑳磨膽石症調驅雕朽跌宕不羁地圻分證弗康杠房頭幹警勾喚詭名過密號令衡石程書畫神毀節獲隴望蜀節脈極鋒九世仇譏嫌涓日居家勞主柳隆卿六慎麗月内宄佩纓媲美平原客裒類蒲荷千裡一曲遷歆翹辮子清減丘傳讓章勝冠市會疏音算題跳梁小丑鐵甲吐鳳為比委托書烏鴉下場吓呼閑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