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踩踏霜地。《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屨,可以履霜。” 晋 潘岳 《******赋》:“自仲秋而在疚兮,踰履霜以践冰。”
(2).谓踏霜而知寒冬将至。用以喻事态发展已有产生严重后果的预兆。《新唐书·高宗纪》:“ 高宗 溺爱袵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貽祸邦家。” 郑藻如 《<盛世危言>序》:“尝读史,盱衡千古,穷究得失盛衰之故,方其厝火未燃,履霜始至,未尝无人焉。”参见“ 履霜坚冰 ”。
(3).谓霜降时节怀念亲人。语出《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郑玄 注:“为感时念亲也。” 宋 苏轼 《元祐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惕然履霜,詎胜悽愴之意。”
(4).指《履霜操》。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宋中道见寄》:“我怀炳炳何日忘,半夜揽琴弹《履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范文正公 喜弹琴,然平日止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 范履霜 。”参见“ 履霜操 ”。
“履霜”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层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预见警示
比喻通过细微迹象预见未来危机,强调防微杜渐。如《新唐书》提到“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警示忽视隐患会导致严重后果。进一步阐释:“履霜是说踩到霜了,就要想到冻冰的时候快来临了”,体现对事态发展的预判。
处世态度
引申为在事态初期保持警惕,如《千字文》中“履霜坚冰,其来有自”,提醒人们从开端谨慎行事。
该词核心在于“以小见大”的预见性,既可描述具体行为,也可表达抽象哲理,需结合上下文灵活理解。
《履霜》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在秋冬季节行走时,踩在霜地上的行为。履指行走、踏、践踏的动作;霜指白霜、秋霜。
履(lu:3)字的部首是⺥(步部),它的构成是由“⺥”包围着“彳”字形成的;履字共有11画。
霜(shuang1)字的部首是⺧(雨部),它的构成是由“⺧”包围着“雨”字形成的;霜字共有16画。
履霜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献《荀子·劝学》:“时人有言曰:'吾不及苏秦者贤,吾无以履冰士也;吾不及文君之贤,吾无以履霜士也。'吾不及苏秦者贤揣而求之者多,可施行而能废胡。吾不及文君之贤椎而求之者寡,因为变易而能易事。”这里履冰士和履霜士分别指行走在冰地和霜地上的人士。
履霜的繁体字为履霜。
古时候,履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些许不同,如在金文中,履字的部首是“⾺”(足部)。
1. 他早上起床后,履霜而行,去锻炼身体。
2. 寒冬里,他坚持履霜而行,坚韧不拔。
履霜可以与其他字组合成一些词语,如履霜之冀(希望冒着风险去追求心中的目标)。
履霜的近义词有履冰(指在冰地上行走)。
履霜的反义词有避寒(躲避寒冷)。
鼻肿眼青灿烂餐食侧尊唱唱咧咧乘号出君从食翠裙鹾使戴眼胆决地平天成东陵法科翻斗酆宫風舲富渥更絃易辙后贤花丽狐哨蟥蛢怳然幻造翦夷结核鸡化京苑今早俊倈冷肠留吁鹿踪卖侮茂豫梅三门下侍郎明光铮亮民事诉讼木钩子南北卷尼峰女师贫厄祈祓清斲容耐如左右手诗杰市闲水粉画缩却踏验调拨价格腿絣伪情翔骞小康水平械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