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履霜的意思、履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履霜的解释

(1).踩踏霜地。《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屨,可以履霜。” 晋 潘岳 《******赋》:“自仲秋而在疚兮,踰履霜以践冰。”

(2).谓踏霜而知寒冬将至。用以喻事态发展已有产生严重后果的预兆。《新唐书·高宗纪》:“ 高宗 溺爱袵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貽祸邦家。” 郑藻如 《<盛世危言>序》:“尝读史,盱衡千古,穷究得失盛衰之故,方其厝火未燃,履霜始至,未尝无人焉。”参见“ 履霜坚冰 ”。

(3).谓霜降时节怀念亲人。语出《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郑玄 注:“为感时念亲也。” 宋 苏轼 《元祐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惕然履霜,詎胜悽愴之意。”

(4).指《履霜操》。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宋中道见寄》:“我怀炳炳何日忘,半夜揽琴弹《履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范文正公 喜弹琴,然平日止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 范履霜 。”参见“ 履霜操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履霜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引申义均源于古代典籍,主要可从以下层面解析:

一、字面释义

“履”指践踏、行走,“霜”指地面凝结的白色冰晶。字面意为脚踏寒霜,常描述秋冬时节的行路场景。此义项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列为基本释义,体现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

二、典籍出处与哲学隐喻

该词核心语义源自《周易·坤卦》:

“履霜,坚冰至。”

意为脚踏薄霜时,便知严寒坚冰将至,强调见微知著、防患未然的处世智慧。此句被历代注疏反复阐释:

三、文化引申义

  1. 危机预警意识

    象征从细微征兆预判重大危机,如《后汉书·周纡传》:“夫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野。履霜有渐,可不惩革?”

  2. 道德劝诫功能

    《旧唐书·高宗纪》引唐高宗诏书:“履霜知冰,朕甚惧焉”,警示统治者需警惕微小过失积累成祸。

四、文学意象运用

在诗词中常承载悲秋、忧思之情: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释义条目
  2. 《周易·坤卦》原文及历代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3. 王弼、孔颖达《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本)
  4. 程颐《周易程氏传》(《二程集》中华书局版)
  5. 范成大《石湖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笺注本)

注: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字义训诂、《周易》哲学体系及历代文献用例,引用典籍均标注通行版本来源,未引用网络资源以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履霜”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层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意义
    指“踩踏霜地”,源自《诗经·魏风·葛屦》的“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描述古人穿着草鞋在霜地上行走的情景。

二、比喻义

  1. 预见警示
    比喻通过细微迹象预见未来危机,强调防微杜渐。如《新唐书》提到“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警示忽视隐患会导致严重后果。进一步阐释:“履霜是说踩到霜了,就要想到冻冰的时候快来临了”,体现对事态发展的预判。

  2. 处世态度
    引申为在事态初期保持警惕,如《千字文》中“履霜坚冰,其来有自”,提醒人们从开端谨慎行事。

三、其他含义

  1. 文化关联
    • 指古琴曲《履霜操》,相传为周朝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表达哀怨之情。
    • 霜降时节对亲人的怀念,源自《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

四、例句与用法

该词核心在于“以小见大”的预见性,既可描述具体行为,也可表达抽象哲理,需结合上下文灵活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骜岸奥林匹亚薄軬车豹乔茶粥陈黩饬捕鸱彜打底稿大陵大卵石大婶儿斗敌鳄鱼钳放谷风雨操场黂烛鳏夫河北梆子猾稽黄团虎目豕喙浑俗和光火禁牋毫交刃季风气候踦踦酒妪急景流年絶气嵁岩款段款学寡闻论辩风生蛮夷麻制蒙面丧心面誉拿捻平原绣奇煤桡桡三阴骚赋上刀山商岭省烦从简生房生物化学柿子泰辰提炉庭问体式土化枉妆洧外兀岸孝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