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禁鼓的意思、禁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禁鼓的解释

设置在宫城谯楼上报时的鼓。《水浒传》第五六回:“早听得譙楼禁鼓,却转初更。”《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五年》:“ 权德 因条上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皆復 长安 旧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禁鼓”是古代中国用于报时和宵禁管理的鼓具,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 基本定义与功能
    禁鼓是设置在宫城谯楼(城门瞭望楼)上的报时鼓,主要用于都城或重要城市的夜间更时报点。例如《水浒传》提到“早听得谯楼禁鼓,却转初更”,说明其与夜间时辰划分直接相关。

  2. 与宵禁制度的关系
    禁鼓亦关联古代宵禁制度。唐代《宫卫令》规定:日落后擂“闭门鼓”600下,禁止出行;日出前五更三点擂“开门鼓”400下,解除禁令。这种制度在宋代仍有延续,《续资治通鉴》记载宋真宗时期恢复“禁鼓昏晓”旧制。

  3. 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 《水浒传》第五十六回:“禁鼓报初更”,反映其作为夜间时间标志;
    • 明代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提及“禁鼓报初更罢”,印证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场景烘托作用。
  4. 运作机制
    谯楼上设有专职人员(如更夫)根据漏刻(古代计时器)定时击鼓,鼓声覆盖全城,兼具报时与治安管理双重功能。唐代长安、宋代汴梁等都城均严格实施此制度。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沿革或不同朝代的制度差异,可参考《唐会要》《宋史·律历志》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禁鼓

禁鼓是一个词语,拆分成两个部首:禸(yóu)和鼓(gǔ)。它有六个笔画。禸部表示人走的样子,而鼓部表示一种打击乐器。

禁鼓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有趣。在古代中国的乐器中,鼓被用来作为军事、宗教和庆祝活动中的重要乐器。禁鼓的意思指的是在特定的情况下,鼓是被禁止使用的。

在繁体字中,禁鼓的写法是「禁鼓」,与简体字一样。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禁鼓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这本古代字典中,禁的写法是「您」,鼓的写法是「斤」。这些不同的写法代表了时代的演变和汉字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于禁鼓的例句:

1. 在宗教仪式中,禁鼓是被严格限制的。

2. 这个村庄禁止在晚上敲鼓,以免吵到居民。

3. 那个国家曾经颁布法令,禁止打击乐器中的鼓。

有些与禁鼓相关的组词包括禁乐、禁忌、禁令等。它们都含有禁止、限制的意思。

禁鼓的近义词可以是禁忌乐器或禁止使用的乐器。

反义词可能是自由鼓,指的是可以随意使用的乐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