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curate and careful] (文字、计划、意见等)精密详尽
精密确实。《晋书·裴秀传》:“虽有粗形,皆不精审,不可依据。” 唐 孔颖达 《<礼记正义>序》:“文证详悉,义理精审。”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此昔人所以言有乖越,后进所以事反精审也。”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自吾乡 姚先生 书出,义例至精审矣。”
“精审”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īng shěn,主要形容文字、计划、意见等内容的严谨细致、周密详尽。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指事物经过精密考究、反复推敲后达到的细致周详状态。常用于描述学术研究、文献考证或计划制定等场景,强调逻辑严密、内容完备。
历史渊源
“精审”强调对事物深入、系统的考究,适用于需要高度严谨性的语境。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晋书》《礼记正义》等古籍原文。
精审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包含了“精”和“审”两个部分。
1. 拆分部首和笔画:
- “精”字的部首是米,总共有13画。
- “审”字的部首是宀,总共有9画。
2. 来源:
“精审”一词的来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于“精细”和“审核”这两个词的合并而来,表示对事物进行仔细、严格的审查、检查。
3. 繁体:
在繁体字中,“精审”一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任何变化。
4. 古时候汉字写法:
关于“精审”一词的古代汉字写法较少记录,因为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词汇。
5. 例句:
- 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精审,发现了其中的错误。
- 这个产品经过了多轮的精审,才能够上市。
6. 组词:
- 精细:表示非常仔细、周密。
- 审核:表示仔细审查、检查。
- 严谨:表示非常认真、谨慎。
7. 近义词:
- 审查:指对事物进行仔细的检查、审议。
- 精细:指对事物做到非常细致、周到。
8. 反义词:
- 马虎:指做事不认真、随意。
- 漫不经心:指对事物没有仔细思考、处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