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纠慝的意思、纠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纠慝的解释

惩处邪6*恶。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象刑五》:“夫象以典刑,揆诸《舜典》,则在流赎之先。而加桎梏,去冠饰,质之司寇,顾在五刑纠慝之外。” 明 李东阳 《封孺人张母姚氏墓志铭》:“御史公既取进士,有官守,劾姦纠慝,不復顾家。”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纠慝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纠慝”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单字本义及文献用例中解析。“纠”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绳三合也”,引申为督察、矫正之意,如《周礼·天官》载“以纠万民”即取此义。“慝”读作tè,《尔雅·释诂》训为“恶也”,指邪恶或藏匿的恶念,《尚书·大诰》中“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孔传有“除恶务本”之解。

二字合称“纠慝”,可理解为揭露并纠正隐恶之事,多用于古代政论语境。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特别强调“纠”含“绳愆纠谬”的监察功能,而《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慝未作,发命之不衷”印证了“慝”指潜藏的罪愆。该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监督与过失匡正的重视,具有鲜明的伦理价值指向。

网络扩展解释

“纠慝”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1.基本词义

2.字义拆解

3.用法与例句

4.相关出处

5.近义词与关联词

“纠慝”是一个兼具行动与道德意义的词语,既可用于描述具体行为(如纠正恶习),也可用于抽象语境(如惩处邪恶)。其历史渊源和字义演变体现了汉语中“纠”与“慝”的深层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安习边屯长弓射乘马陈见迟捱春国方州奉御腹俭嘎支工时黑天怀强黄连树画题绛河贱室京洛警事炯然寄兴寓情倨慢钧金居移气,养移体开遮空发孔贾夸奇阃仪粱肉了如观火令妇麻沸汤茫然不解濛鸿弥度木棍衲袍陪贰繦至釺焊契臂驱催刃迎缕解山乐官圣论舌人淑湫殊荣松麝随俗浮沉天地折痛殴往劫汪锜卫国香附子纤绤宵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