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iaphaneity;transparency]∶透光的性质或情况;特指矿物透光的能力
(2) [transmission]∶垂直透过以非漫射平行表面(如玻璃板或其他各向同性的均匀非漫射介质,或由许多这样的介质彼此接触而形成的介质系列)为界面的物质的单一波长辐射能的总份额,它等于从最后一个介质表面出射的能量与从第一介质表面入射的能量之比,其中已计及各表面的反射损耗以及介质内部的吸收损耗和辐射损耗所引起的上述两种辐射能的数量差别
指物体可透光线的程度。现多指人或事物对外公开从而让人了解的程度。《光明日报》1987.12.28:“根据中央的精神,在公务员制度出6*台前,干部制度改革要增加透明度,对今明两年调整干部结构任务中的社会招收部分将首先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办法招考人员。”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透明度汉语 快速查询。
“透明度”是一个多领域术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基本概念
指物质允许光线透过的能力,常用于描述矿物特性。矿物在标准厚度(0.03mm)下分为三级:
测量方法
物理学中通过吸收系数量化,而肉眼鉴定常结合矿物条痕色判断。
以上内容综合了矿物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等多领域定义。如需更专业细分领域的解释,可参考对应学科文献。
透明度是一个用来描述物体能够透过光线的程度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物体表面光线穿过后透射出来的能力,即物体的透光性。
透明度的部首是辶,它位于汉字的左侧,并且其中间有一横,表示这是一个与“行”相关的字。它的总笔画数为14画。
透明度这个词是由“透明”和“度”两个词组合而成。其中,“透明”形容物体具有透光性的特点,“度”表示程度。在繁体字中,透明度的书写为「透明度」。
古代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透明度这个词的基本意思是一致的。在古代,透明度可能以更简单的形式表达,例如“透明”和“之度”。具体的写法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
1. 这块玻璃的透明度很高,阳光能够完全透过。
2. 水的透明度可以通过测量光线穿过水体后的强度来判断。
1. 透明:形容物体能够透过光线的特性。
2. 透光:指光线能够穿过物体。
3. 不透明:形容物体没有透过光线的能力。
1. 清晰:指物体或事物能够清楚地被看到。
2. 明亮:形容光线充足,让人能够清晰地看到物体。
1. 模糊:指物体或事物不够清晰,无法准确辨认。
2. 不明亮:形容光线不足,让人难以看清物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