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里观花的意思、镜里观花的详细解释
镜里观花的解释
比喻能看到而得不到。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三折:“我劝諫他似水里纳瓜,他看覷咱如镜里观花。”亦作“ 镜里採花 ”。《白雪遗音·马头调·无梯楼儿》:“竹篮子打水,镜里採花,抓不着他。”
词语分解
- 镜的解释 镜 (鏡) ì 用来映照形象的器具:镜子(亦指“眼镜”)。镜台。镜匣。镜奁。铜镜。穿衣镜。 利用光学原理制造的各种器具,上面的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镜头。镜片。眼镜。胃镜。凸镜。凹镜。三棱镜。望远镜。显
- 花的解释 花 ā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草。花匠。花事(游春看花
专业解析
“镜里观花”是汉语中一个具有隐喻色彩的成语,其字面含义指从镜子中观赏花朵,实际引申为对虚幻、不真实或难以触及事物的描述。根据《汉语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的释义,该成语包含两层核心含义:
一、本体释义
- 虚幻性:镜中花影虽美却无实体,比喻表面繁华却缺乏实质内容的事物。
- 不可及性:映射出可望而不可即的状态,如《朱子语类》所述“如镜里观花,只能略见仿佛”,强调事物与观察者之间存在无法跨越的隔阂。
二、结构溯源
该成语由“镜”“花”两个意象构成:
- 镜:作为古代重要的映照工具,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被注解为“鉴形之物”,象征虚幻的媒介;
- 花:在《说文解字》中解作“草木之华”,代表美好但易逝的客体,二者结合形成虚实对照的哲学表达。
三、典籍用例
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镜里观花欲摘难”的描写,印证了该成语在古典文学中多用于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矛盾关系的思考。此用法与《中国典故大辞典》中“镜花水月”词条的互文性阐释相呼应,突显汉语意象系统的关联性。
网络扩展解释
“镜里观花”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1. 基本释义
- 拼音:jìng lǐ guān huā
- 核心含义:比喻事物虽能看见,却无法真正触及或得到,强调虚幻、徒劳的境况。
- 引申义:也形容对事物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本质或体验实质。
2. 出处与用法
- 文学出处:最早见于元代乔吉的杂剧《两世姻缘》第三折:“我劝谏他似水里纳瓜,他看觑咱如镜里观花。”
- 语法功能:多作宾语或定语,含贬义,常用于描述可望不可及的事物或虚幻追求。
3. 例句参考
- “竹篮子打水,镜里採花,抓不着他。”(《白雪遗音·马头调·无梯楼儿》)
- “追求长生,好比镜里观花,可望而不可及。”
4. 近义对比
相近成语如“水中捞月”“雾里看花”,均强调虚幻或徒劳;反义词如“触手可及”“唾手可得”则形容易得之物。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出处考证,可参考《汉语成语词典》或古典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按省白天便养骠袅不赘策赠敞豁豁称当宬室出句挡拒单向二教贩子府绸勾魂摄魄规拂榖皮鸿笔丽藻后楯焕别回舟互见燋熬稽胡继立巾帼巾衣救生艇九子铃可人风味枯箨岚瘴连肩炼习猎俊陵持六道落胆旅褐牛骍俳体抛撒泼天佥士浅拙起籁清国髯龙襦袍丧律山台梢泊生虏沈稳素壁他故天后细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