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警厉 ”。告戒勉励。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臣伏度圣心,必不以为谋虑深长,可委以栋梁之任,将以其无所避忌,欲以警厉羣臣。”《旧唐书·张建封传》:“ 建封 又献诗一篇,以自警励。”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潘良贵 ﹞晚年力量尤凝定。 秦檜 势正炎炎,冷处一角,笑傲泉石,作《三戒説》,深以在得之规,痛自警励。” 梁启超 《新民议·叙论》:“使国民知受病所在,以自警厉。”
“警励”是由“警”与“励”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警戒劝勉”或“警示激励”。《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虽未直接收录该词,但根据汉语构词法分析,“警”指通过告诫使人警惕,如《说文解字》释“警”为“戒也”;“励”则表劝勉、鼓舞之意,如《尔雅·释诂》注“励,劝也”。二者结合后,词义侧重于通过警示性手段激发他人自省或奋发,例如古代官员常以“警励僚属”强调对下属的督促。参考《汉语大词典》释义,其用法多出现于正式语境,如《宋史·职官志》载“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警励风俗”,体现制度性规训功能。
“警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基本含义
“警励”由“警”(戒备、告诫)和“励”(勉励、激励)组成,意为告诫与勉励并存,既强调提醒潜在问题,又鼓励积极行动。例如《旧唐书·张建封传》提到“自警励”,即通过自我告诫来鞭策进步。
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近义词与关联词
现代适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如个人修养(如“自我警励”)、教育管理(如师长对学生的告诫与鼓励)等。
“警励”融合了警示与激励的双重作用,既可用于他人劝诫,也可用于自我鞭策,常见于历史文献和强调修身的情境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细节,可参考《贞观政要》《鹤林玉露》等典籍。
安全门北榜步挽车参听晨飡澄察斥埴出任出臆大幻點將钓鳌定银第三者断例发棠麸秳耕屯宫门费钩沉鬼鬼溜溜归休国别河润泽及鳇糟滑雪板回道人火剂急不择路浄光纠互胯下韩侯昆弟阆山镰采礼宗沦波门客盘操飘残前贤穷奇气味相投七相五公容当守志霜矛刷新淑尤私微调丝品竹土崩鱼烂魏颗结草懀懀文工下处鲜飙向嘴仙手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