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警励的意思、警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警励的解释

亦作“ 警厉 ”。告戒勉励。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臣伏度圣心,必不以为谋虑深长,可委以栋梁之任,将以其无所避忌,欲以警厉羣臣。”《旧唐书·张建封传》:“ 建封 又献诗一篇,以自警励。”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潘良贵 ﹞晚年力量尤凝定。 秦檜 势正炎炎,冷处一角,笑傲泉石,作《三戒説》,深以在得之规,痛自警励。” 梁启超 《新民议·叙论》:“使国民知受病所在,以自警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警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含义
    “警励”由“警”(戒备、告诫)和“励”(勉励、激励)组成,意为告诫与勉励并存,既强调提醒潜在问题,又鼓励积极行动。例如《旧唐书·张建封传》提到“自警励”,即通过自我告诫来鞭策进步。

  2. 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 唐代吴兢《贞观政要·纳谏》中,用“警厉羣臣”描述通过直言不讳的方式警示和激励臣子。
    •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潘良贵“痛自警励”,体现自我反思与激励的修身态度。
  3. 近义词与关联词

    • 警勉:强调提醒与鼓励的结合,如“警醒勉励”()。
    • 警策:侧重通过警示引发深刻思考()。
  4. 现代适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如个人修养(如“自我警励”)、教育管理(如师长对学生的告诫与鼓励)等。

“警励”融合了警示与激励的双重作用,既可用于他人劝诫,也可用于自我鞭策,常见于历史文献和强调修身的情境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细节,可参考《贞观政要》《鹤林玉露》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警励

警励是一个由动态和静态部分组成的词语,其中动态部分是“言”,静态部分是“⺊”,一共有12个笔画。它是一个表示警戒和激励的词语。

警励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形成时期。它的意思是通过言语来警戒和激励他人,以使其保持警觉并进步。这个词语在现代汉字中也被使用。

在繁体字中,警励的写法和简体字大致相同,只是多了一撇。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警励有着不同的形式。在篆书和隶书时期,这个词语的字形是不同的,但仍然保留了警戒和激励的意思。

以下是警励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的一些例句:

1. 古代例句:“明君之德,敬恭恭然,王道如表,百僚率然。”(《诗经·鄘风·羔裘》)

2. 现代例句:“老师的警励使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努力学习。”

警励也可以用于组成其他词语:

1. 警告:警励和告的组合,意思是通过一定方式向人发出警示。

2. 励志:警励和志的组合,表示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

近义词包括警告、提醒、告诫等词语,它们都表示以文字或行动来警戒和激励他人。

警励的反义词是宽容,以宽容去对待他人的错误和不足,给予温和的批评和鼓励。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