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屯的意思、耕屯的详细解释
耕屯的解释
指屯田,屯垦。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屯田》:“得田可治者二十二万顷,欲修耕屯之业。” 宋 王应麟 《玉海·食货·屯田》:“ 羊祜 耕屯,得十年之储; 郭元振 开置,有数十年之积。”
词语分解
- 耕的解释 耕 ē 用犁把土翻松:耕种(恘 )。耕作。耕耘(耕地和除草,亦泛指劳动,如“着意耕耕,自有收获”)。笔耕(喻写文章)。舌耕(喻教书)。 笔画数:; 部首:耒; 笔顺编号:
- 屯的解释 屯 ú 聚集,储存:屯粮。屯积。屯聚。 驻军防守:屯兵。屯垦。屯田(驻军开垦田地)。 村庄:皇姑屯。屯子(村庄)。 屯 ū 困难:屯蹇(不顺利,艰难困苦)。 笔画数:; 部首:屮;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耕屯”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含义为屯田、屯垦,指古代通过开垦荒地并驻守的方式发展农业生产的制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耕屯(gēng tún)指古代将军事驻防与农业生产结合的制度,即士兵或移民在边疆或荒芜地区开垦土地,实现自给自足。这种模式既能巩固边防,又能增加粮食储备。
2.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 宋代曾巩在《本朝政要策·屯田》中提到:“得田可治者二十二万顷,欲修耕屯之业”,说明耕屯是当时重要的农业政策。
- 王应麟《玉海·食货·屯田》记载:“羊祜耕屯,得十年之储;郭元振开置,有数十年之积”,反映了耕屯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双重作用。
3.应用与作用
- 军事防御:士兵驻守边疆时开垦土地,减少粮草运输压力。
- 农业发展:通过垦荒扩大耕地面积,提升粮食产量,应对人口增长或灾荒。
4.相关人物与案例
- 羊祜:西晋名将,通过耕屯储备十年军粮。
- 郭元振:唐代将领,推行屯田政策积累数十年粮草。
5.补充说明
-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主要用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如需深入研究,建议查阅《宋史》《玉海》等原始文献或权威历史研究资料。
注意:以上解释综合了多个来源,但因搜索结果权威性普遍较低,建议通过权威历史资料进一步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耕屯》是一个中文词汇,含有丰富的农业意义。它的拆分部首是 “耕” 和 “屯”,分别是 “田” 和 “屮” 组合而成。其中,“田”表示田地耕种,“屮”表示杆子支撑庄稼。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其中的 “耕” 字最早以象形文字出现,表示用犁耕地。而 “屯” 字则是以部首为边旁,原意是庄稼哺育出来。在繁体字中,耕屯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比如,“耕” 字的古代写法中,“耳” 与“而” 两个部首并列排放,而不是一个部首覆盖在另一个上。这个词在句子中的应用广泛,例如:“农民每年春天都会耕屯土地。” 在词语构成上,可以使用耕屯进行组词,比如“耕屯耕作”。关于近义词,可以用“耕种”和“耕耘”来表达相似的意思。而反义词则可以使用“荒废”或“不耕作”。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